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錫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錫瑞生於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四日(1850年12月17日)。12歲補縣學生員。光緒九年(1883年)舉人。以後多次參加會試皆落第,絕意科舉,潛心講學著述。因景仰西漢《尚書》今文學大師伏生,署所居名「師伏堂」,學者稱為「師伏先生」。十七年任湖南桂陽州龍潭書院講席。兩年後任江西南昌經訓書院講席。

左宗棠平定新疆後,皮錫瑞認為新疆是俄國垂涎之地,主張屯田,鞏固邊防。九年,日本占領琉球、法國占據安南東京(今越南河內)後不久,他代好友雲貴總督署任職的王懷欽作疏,請求政府收復琉球,援救安南,積極抵禦外國侵略者。中日甲午戰爭後,他對簽訂《馬關條約》極為憤慨。又先後讀到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和鄭觀應《盛世危言》等著作,受到影響,開始傾向變法。認為當務之急「宜先靖內亂,嚴懲賄賂,刻繩贓吏,責帥以法,實事求是。且必先改宋明陋習。不必皆從西俗」。在光緒二十二年(1886年)給黃鹿泉信中,極言變法不可緩,指出「中國局勢如同病入膏肓,欲學醫以治之,亦恐緩不濟急,況尚有沮之者!」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維新運動興起以後,皮錫瑞從江西回湘探親,應熊希齡等人邀請,留湘贊助新政。次年春,在南學會主講學術,指出「中國微弱,四夷交侵,時事岌岌可危」,政府當局應「深知變通以開民智,求人才為急務」,眾人講求「有體有用之學」,匡濟時艱。他共講演12次,自稱「其大旨在發明聖教之大,開通漢宋門戶之見;次則變法開智,破除守舊拘攣之習」。因其所講,能貫穿漢宋,融合中西,溝通時事,深受聽眾歡迎。其講義及問答,都刊登在《湘報》上。其子嘉祐又作《醒世歌》,有雲「若把地球來參詳,中國並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渾圓物,誰居中央誰四旁」?南學會一些講演,受到頑固派的詆毀攻擊,王先謙、葉德輝等在《湘紳公呈》中尤指名說:「雖以謹厚如皮錫瑞亦被煽惑,形之論說,重遭詬病」。而皮錫瑞卻態度自若說:「明知而不避者,以時急如救焚拯溺,即焦毛、濡手足,所不辭也。」曾往復辯論,駁斥葉德輝等所謂「附異端」、「悖正學」之說。四月,仍回南昌經訓書院,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南學會停講,他寫信給陳寶箴和熊希齡等說:「宜以堅忍鎮定待之」。五月,江西高安鄒殿書創辦經濟學堂,設立勵志學會。他應邀去講學,又為江西頑固派所嫉。

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

(1898年9月21日),戊戌政變發生,譚嗣同等六君子慘遭殺害。江西頑固派御史徐道焜等劾奏皮錫瑞「離經畔道,於康有為之說心悅誠服」。翌年正月,清廷着江西巡撫將皮錫瑞驅逐回籍。又敕湖南巡撫將其革除科名,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此後皮錫瑞長期從事教學,歷任湖南高等師範館、中路師範、長沙府中學堂講席,學務公所圖書課長及長沙定王台圖書館纂修等職。

皮錫瑞博貫群經,創通大義,今文經學,造詣尤深。所著《五經通論》,臚列心得,示學人以途徑;《經學歷史》,尤為經學入門之作。主張解經當實事求是,不當黨同妒異,對各家持論公允,為晚清經學大家之一。又工詩和駢文。所著《師伏堂集》,刊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多收青年時代作品,計有駢文4卷、詩6卷、詠史1卷、詞1卷。又著有《尚書大傳疏證》6卷及輯有《師伏堂叢書》、《師伏堂筆記》、《師伏堂日記》等。

光緒三十四年二月初四月

(1908年3月6日),皮錫瑞去世,終年59歲。葬長沙南郊馮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