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鹽趣(楊文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鹽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鹽趣》中國當代作家楊文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鹽趣

烹飪調味,離不了鹽。百味雜陳,有鹽在先。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做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咸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

半個世紀之前的家鄉小縣城,每到秋季大白菜長成後,家家都要醃白菜、洋姜、蘿蔔之類,在副食門市部有鹽,小顆粒混有雜質,泛烏不白,每斤不足一角錢,絕大數人家不願意用之鹽菜。人們理想的淹菜的鹽,是定邊鹽池的鹽。有從黑市上能買到,價格與副食門市部稍貴點,也有的托汽車司機捎一兩麻袋大家分用。定邊鹽池的鹽,人們稱為「青鹽」,粒大,色青,茬硬,味咸。見過世面的老人們講,定邊鹽池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每年春天,當溫暖的南風遠涉萬里,吹皺鹽湖的湖水,湖水隨風翻卷,浪花在空中迅速凝結,生成閃閃發亮的鹽晶。「南風至,風起波生,即水凝鹽」。定邊鹽湖出產的鹽,「玉潔冰鮮,不勞煮潑,成之自然」。且「朝取暮生」,「暮取朝生」,取之不竭。定邊最早獨立的大名,卻是從公元554年(西魏廢帝三年)設置鹽卅開始的,一直到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裁撤併入環州,叫鹽州的歷史長達725年。因出產鹽,而命名為鹽州,歷史上,鹽曾經那麼長久的主宰着這裡的命運。據載,定邊食鹽到唐時開始規模較大的生產,有文字記錄當時唐有鹽池18個,定邊就有烏池、白池、瓦窯池、細項池……年產食鹽15萬石,行銷陝北甘隴等地。

我曾經與同學開手扶拖拉機去定邊拉過兩次鹽。那是在45年前我當插隊知識青年時候的事情。1972年冬到農村插隊,第二年二道河生產隊就買了一台拖手扶拖拉機,機頭是由左右兩個大把插掌握,老鄉又叫它「二股插」。有一個車斗,能拉一噸左右的東西。平時給川地送肥、搞副業拉石頭等。駕駛員是我們知青點上的同學霍錦佐。平時就停放在我們窯洞外院子裡。霍是正式經師學的技術,簡單的修理都會。我學過半個多小時,就勉強能開,以後可以頂替霍開,但不會修。當時年代,農業學大寨,農田基本建設多,川道好地都是梯田綱要田,多種玉米、高粱。二道河的川地少,但每年也是人均貢獻糧近300斤(主要是玉米、高粱粗糧),但普遍糧食不夠吃,勞動強度又非常大,飢餓基本是人人共享、常態化的感受。農民講「瓜菜半年糧」,實際上何止半年?因此,家家對醃酸菜很重視,每家一兩大缸是必須的。醃菜需要鹽,在縣城副食門市部買鹽要現錢。男勞力一天10分工,我隊到年底分紅,能算一角九分錢。社員能拿現錢出來的不多。所以隊裡決定去定邊拉鹽。第一次去是秋天,瓜果已成熟。鄰隊馬岔隊也買了一台「二股插」,司機是新手,想與我隊結伴去拉鹽,並答應可以給我隊預墊買鹽錢 ,隊長同意了。馬岔有一個百多畝的果園,經濟收入不錯,10分工年底分紅一元多錢,是遠近有名的富裕隊。我們兩台手扶拖拉機,在果園裝滿蘋果,上面再放麻袋裝的蘋果,每輛車都裝兩三千斤,駕駛員在前座上操作,幫手就坐或扒臥在車斗上的麻袋上面。裝好出發已是中午,打算到吳旗住一晚。吳旗縣在志丹縣城西北方向,74公里省道。誰知往北走了20公里,馬岔的手扶拖拉機頭與車廂連接的銷子斷了,正好也到了順寧公社。就找地方修理,三弄兩整天也黑了,晚上只得住在順寧街上的小旅社裡,小旅社就是順寧公社開的,正好有一位插隊的女同學在旅社做會計。見我和霍十分熱情,怕晚上土炕冷,專門端了一大簸箕玉米芯子給我們煨炕。我倆開始睡下,覺得溫暖愜意,沒到一小時,炕燙的連坐都沒辦法坐,只得蹲在炕上,披着被子打眯胡。儘管沒睡成好覺,但同學情誼,銘記難忘。

第二天惜別同學,我們上路,經薛岔到金坪入洛河川,晚上住在吳旗旅社。第三天,趕早,進頭道川,翻越喬窪梁到新安邊,再下楊井,入一馬平川的定邊高原,土地平坦,若有水澆灌,定能美過江南沃土。這裡缺水,風沙大,縣城水質也不好,有澀鹹味。當地人膚色偏黑,大多一口黃牙。定邊水果少,蘋果樹沿途很少見到。我們拉的兩拖拉機蘋果,主要是倭京、紅玉,國光之類的,在馬岔果園中,屬中下品種,一斤賣不到三毛錢,在定邊能賣三角五分左右。好的蘋果:黃元帥,紅元帥,一斤在四角以上,沒有拉。先往定邊縣城旅社,找人私下裡總給躉了出去。只留了一口袋,返迴路上我們的口福。蘋果出手後,我們去了花馬池。一望無際的鹽湖,被分成整齊的長方形塊田,人們有的穿着橡膠鞋,也有的赤着腳,在塊田裡用耙、木刮子來回收集着鹽粒,路埂邊像小山似的鹽堆的到處都有,鹽粒四方形的結晶體,玉米粒大小,晶瑩剔透。我用手摸了一摸鹽湖水,粘澀蝕手。鹽工真不易,皮膚黝黑粗糙,牙齒多是黃褐色,但豪放純悍。每斤鹽好像就是四、五分錢。第四天,從定邊又返回吳起,110公里,走了一天,人還顛簸的渾身不得動。第五天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各隊。我們隊主事的人在知青點的院子裡恭候多時了。在隊長主持下分鹽,不到一個小時,各家都帶着鹽,回家樂活去了。

可能由於定邊鹽太誘人,或許覺得有手扶拖拉機方便,第二年冬天,隊長又派霍錦佐和我再去定邊拉鹽。這次,霍已是老駕駛員了,我也能獨當一面,所以一開始霍就讓我開上,他則躺在車斗里安逸着。除了風霜一路,受曬受凍,早上得燒熱水加水箱,用火烤機油底殼;除了換了地點,在苟池買鹽外,別的程序與第一次類似,不值贅叨。只講一件好笑的事。我倆離隊往北,走30多里處,接了在膠泥莊插隊的同學李曉民,說好一塊兒去拉鹽,路上紅火點。接上小明後,兩位老兄躺在車斗里閒聊。我開着,走到大路溝附近,有個下坡帶轉彎,再向左轉並上坡。下坡時也有點向左轉,我捏右柄上的離合器,轉向左彎,上坡時,我一加油門,車頭猛地向右一轉,翻倒在右邊的近一米深的排水渠里。右邊是土崖,車斗整整個翻扣過來底朝天,霍、李在睡夢中被扣在水渠里。我則被車把挑甩到左邊三米開外的公路邊緣,邊緣下是十幾米高的懸崖,底下是河水。他倆從水渠里鑽出來,沒碰破半點皮,膽可能給嚇破了,先把我從路沿拉起,我右胳膊被車把碰了,疼的不能動。三人翻好車斗,又費好大勁反正車頭,才坐下來。等五色有主、驚魂安定後,發現圓筒式的空氣濾清器被砸成不規則形,雖有礙觀瞻,但還勉強能用;只是水箱水全倒沒了,得用水桶去提水。雖然公路下面就是清凌凌的河水,但這是一條在石砭上開的公路,要找到能下溝里的小路也非易事。我因翻車有功,坐等兩位老兄去尋路下溝提水。一去一回不少於一個小時,才又能開動上路。翻車原因很簡單,下坡右手離合器,在上坡時沒復位,上下坡離合是反操作,上坡一加油門,右輪離軸,只左輪猛轉向右。幸虧是向右翻,若向左翻,我們三個就飛下石砭,活的希望很小。到了吳旗後,李曉民才懂得害怕了,死硬不再跟我們去紅火,獨自返回隊的。我和錦佐一路小心,再沒出大錯,完成了隊長的囑託。

說到這,再講點花絮:第一次分鹽時,隊裡要拿規矩,往年都是按人頭分。我們六個知青,一人按一個半,就是9個份子。但我們第一年勞動,掙的工分少(評的就少,男8分,女7分),隊裡幾個主事的強人要求按工分,我們知青有意見,大家一塊商議,一方面我們還不太好意思明爭,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我們的父老鄉親確實太可憐了,我是知青頭,我說就按工分分鹽。第二次拉鹽回隊,分鹽時,有幾個社員發現知青工分多,又提出要恢復過去規則,按人頭分。按人頭分,知青第一年有優惠,以後沒優惠,一頂一,同學們有的直接吵起來,隊長一臉無奈地把目光投向我,我說行,我們要鹽多了沒用。今天說起拉鹽事了,我寫了出來,我豈敢指責鄉親,只是想說中國農民有小農意識,根深蒂固,要痛下決心根除。我永遠熱愛我的隊人、我的鄉親,有些已經駕鶴西遊到另一個世界,但我永遠銘記他們,每想到隊裡,想到大人小孩,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鹽在中國源起甚早。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說明,鹽起源的時期遠在5000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是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有些地方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鹽專賣制度在中國歷史十分久長,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它是封建統治階級人為制定並設立,由其獨占食鹽生產和銷售渠道,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增加財政收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統治階級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眾財富的實質。象中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一樣(自古的皇糧國稅被廢止,每畝地還有將近50元的補貼),2014年11月工信部確認2016年取消食鹽專營,放開鹽產品價格。2017年起鹽業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實行。全國每年的食鹽總消費量基本穩定在700萬噸(這個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發生大的改變,就不會有大的波動),而全國一年的鹽產量超過4000萬噸,絕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這些產能很容易生產出足夠的食鹽。中國的食鹽流通是國家專營,價格控制很嚴,不用擔心有人炒作價格上漲的問題,即便暫時被搶購一空,以各地鹽業公司供應能力,也很快就會保障供應。專營體制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在保證食鹽供應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優勢的。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克,其中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氫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症。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5克。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異,我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鹽10-15克。食鹽用途廣泛,中藥用途、科技用途、食鹽妙用,一查即知,無需贅述。但弊端務必明了切記: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引起水腫,引起感冒,導致胃癌,可致白內障,等等。

食鹽能避免肉類及其他物品腐爛,也因此成為不朽與永存的代名詞。撒鹽被認為能對抗魔鬼,讓人免受傷害。俄羅斯人送給新生嬰兒的四件禮物中就有食鹽,用以幫助嬰兒辟邪。中國的維吾爾族人甚至把鹽視為聖物,他們相信,食鹽具有超自然力量,可以影響人的命運

快半個世紀過去,回想兩次拉鹽,在當時是違反規定的地下行為,就今天也是不會允許的。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非草木,宥於情感。

插隊歲月,青春難悔,草木有情,回味無窮。 [1]

作者簡介

楊文禮,陝西志丹人,陝西省委黨校退休人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