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盛錫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盛錫福是發源於中國天津的一家以製造及出售帽子為主業的老字號商業企業。如今該品牌日漸式微,其中北京盛錫福帽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中華老字號」。

簡介

盛錫福創始於1911年,由劉錫三創辦。劉錫三,本名占恩,號錫三,乳名來福,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人,生於一個世代務農家庭。幼年曾讀了幾年書,後因家鄉遭災,乃赴青島一家外國人開辦的飯店當勤雜,並學會一些日常使用的英語。此後, 劉錫三轉到一家洋行當業務員,主要經辦下鄉收購草帽辮的任務。1912年,他和朋友在天津估衣街合資開辦「盛聚福」小帽店。1917年,自東洋銀行獲得大額貸款後,劉錫三在天津法租界21號設立新店址,並將盛聚福改為「盛錫福」。

「盛錫福」的「盛」字意為買賣興盛,「錫」字是取劉錫三名字中的「錫」字,「福」字是取劉錫三乳名「來福」中的「福」字,也是取祝福吉祥之意。商標「三帽」在「盛錫福」三個字下,以草立連為環形,中間的三頂帽子呈「品」字形,下為「三帽商標」四個字 。廠名及商標與「錫三」之名相合。

1919年,盛錫福投入巨資購買了西方人運來的一部全套電力製造草帽的機器,設草帽工廠,開始自產自銷,很快在天津贏得了市場。數年後,盛錫福先後設皮帽工廠、便帽工廠、緞帽工廠、化學漂白廠、氈帽工廠、印刷廠等等,並且開設兩家分銷門市部。1920年代及1930年代,盛錫福先後在北京南京等城市設立20多處分店。盛錫福在美國、 澳大利亞、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捷克、瑞士、瑞典、挪威及非洲等地均有代銷處。1924年至1934年,盛錫福先後獲得北京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獎狀15個。不少社會名流也為盛錫福題字,如宋哲元題 「明馳中外」,秦德純題「冠冕群倫」,曹錕題「國貨之光」,鄒泉蓀題「冠冕吾華」。此外,吳佩孚題寫的「盛錫福」招牌,一直掛至如今。1936年,位於北平今西單北大街的盛錫福開業。1937年,前門大街及今王府井大街的盛錫福開業。1938年,沙灘的盛錫福開業。上述四家分店位於繁華的北平市區,生意很好。1940年代,劉錫三因年老體弱,乃回到家鄉養老。

中華民國初年,正值清朝滅亡後男人剪去長辮,脫下瓜皮小帽及長衫,紛紛穿上新式服裝及鞋帽。劉錫三看準機會,向社會推銷歐美式「時帽」。盛錫福仿製的巴拿馬草帽及英國、法國、美國式呢帽,迅速成為暢銷貨,盛錫福由此在帽業競爭中勝出。盛錫福兩次購入國外先進的制帽設備,同時重金聘任技師,還從同業中挖來技術精英。盛錫福還多次派人赴日本考察學習,帶回了先進的東南亞制帽技術。由此,盛錫福在產品模仿及創新上取得了優勢。同時,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也使盛錫福能迅速針對市場需求作出反應。同時,盛錫福還在全球各地布點,從而獲取國際市場信息、先進技術、商品圖樣等等,使產品隨時處於潮流地位。1929年在菲律賓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盛錫福的草辮和草帽獲得頭等獎[1]

劉錫三為創名牌,特向政府申請註冊了「三帽」牌商標。盛錫福的「三帽」在天津暢銷,使一度壟斷市場的日本草帽逐漸被冷落。1937年,盛錫福帽廠生產75個主要帽子品種,實際生產超過200多種的帽子品種。盛錫福在產品製做過程中,極其講究工藝技術,並且從進料及生產到出廠檢驗都有嚴格的質量規定,使每頂帽子的質量均為優等。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推行公私合營,盛錫福各地的廠、店紛紛參加公私合營。由此,盛錫福被肢解,成為分布於中國各地的一系列國有企業,其中以北京盛錫福最為有名。1986年,「全國盛錫福帽業聯合會」成立,由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南京、青島等地的8個帽廠(店)組成,這些帽廠(店)均是公私合營之前盛錫福的分支機構。雖然這些企業同名「盛錫福」,卻是資產、經營互不相干的獨立企業,「盛錫福」這一字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2008年,上海亞宇帽業服飾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盛錫福帽業聯合會」會員單位。截至2008年,中國共剩下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南京、青島6家「盛錫福」[2]

視頻

盛錫福 相關視頻

百年盛錫福,中華老字號
盛錫福—東城

參考文獻

  1. 許三明 絕不變形的盛錫福,中國網絡電視台,2010年11月16
  2. 【感受舊日老青島氣息】,搜狐,201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