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於江湖(周淑娟)
作品欣賞
相望,於江湖
容顏終將老去,內心卻因天然而年輕。孩子必將長大,父母終會
成為「相望於江湖」的背景。相濡以沫的歲月,「相望」不「相忘」。
因為散文集《我常一生愛好是天然》的封面設計,我發出如此感慨。封面上,兒子腳踩足球,眼神堅毅,兩個膝蓋都有傷痕。這個設計,靈感來自兒子小時候的一張照片。他的身後,是如山的林子。兩片林子深情對望,是我,是他,是我們夫妻的側影。
靠山不是山,背景亦非景。孩子長大了,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出發,去奮鬥。
他在QQ上對我說,雖然忙和累,但也要用笑容去面對。這句話後,他加了一個「微笑」的表情。他還說,不用為我操心,我不怕寂寞。這一句,我年輕時也說過。
其實,誰又能真正不怕寂寞啊。至於值不值,就看寂寞這個「枕頭」的填充物了——是花草還是鴨絨,是金玉還是敗絮。
周六的傍晚,在若明若暗中看完了日本動畫片《言葉之庭》。一個15歲卻略顯老成男生的情感世界,如此靜,如此好:梅雨季節,他和神秘女子在公園裡「不約而會」。一個27歲女教師,試圖邁出被世俗捆綁的腳步,她深刻的痛,她別致的鞋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 我亦留此地。」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不在財富,不在容顏,甚至不在學歷和閱歷,而是內心。內心荒蕪了,住在大觀園也會空虛,途經牡丹亭也是熟視無睹。內心豐盈了,無處為家、偏安一隅也能成精神貴族,並因詩作而葳蕤,因畫作而鮮妍。
回放,回味。46分鐘的動畫片結束了,我把片尾曲《Rain》推薦給兒子。
「Lady,你包裹着雨幕,跑過空空的車站,不顧滂沱大雨,不顧渾身濕透,你捲起雨花,漸行漸遠。」這樣憂傷的歌詞,這樣靜寂的場景,令人觸景——生情,或傷情。
「回想當初,那時我一定一直在訓練自己邁步。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這樣堅定的獨白,這樣克制的願望,令人不再驚心——既不恨別,也不感時。
聽說我周末看動畫片,朋友贊我童心依舊。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還有童心,只是習慣了在冬日的午後陪兒子看動畫片,或者在先生加班的寒夜一個人看傳記片。
我在陽光中醒來,沐浴更衣,薰香聽歌,煮上粥,曬好被,然後開始洗衣。洗衣機愉快地轉動,雙手愉快地揉搓。這樣的時刻,世界似乎與我無關,世界又仿佛與我什麼關係都有。
忙裡,偷閒。草木寂寂的梅雨季節過去了,轉眼雪花飄飄的隆冬就來了。
冬至的晚上,我在QQ上告訴兒子冬至有吃餃子的傳統。兒子驚問:「我怎麼不知道這個傳統?」對於這個問題,有兩個版本的答案。我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家不「傳統」。他爸爸的回答則是:因為你媽媽不愛吃餃子。「我還挺喜歡吃餃子的」,兒子補充一句,「奶奶做的。」
因為做不好飯,包不好餃子,我覺得欠兒子一個道歉,對他直說「慚愧」。時光飛逝,歲月靜謐,以前我在心底說了好幾遍「抱歉」,也不好意思當面「坦白」。
錯了也不道歉,這是青春的特權,青春就該這麼任性。現如今,與青春道別過,我卻樂於道歉,自然為了「減負」。「一認真就會輸」,「一懷念就落伍」,這就是李宇春的《酷》。
聽聽酷酷的她有怎樣的道歉:抱歉,現在不流行感人肺腑;抱歉,現在不歡迎執迷不悟。我一邊陶醉於歌曲,一邊洗着衣物自問:在人與人的關係中,輸贏真的那麼重要嗎?
衣服洗好,被子收起,懷念也忘了。花也澆過,歌也聽了,疑問也沒了。
就這麼着吧:相望,於江湖。
作者簡介
周淑娟,女,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