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看兩不厭(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相看兩不厭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相看兩不厭》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相看兩不厭

今天,看學生一本唐詩,翻到一首李白的詩: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那首很多年前就知道的詩歌,在這個午後忽然讓我領悟並感動!

原來人和文學的緣分,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當年那清澈而輕淺的心靈,即使好詩在手,讀到的也只是表皮的清淨,而無內核的深邃與斑斕。在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在時空里隔紙而望,終於泛出情絲裊裊,那些心底的波瀾,迴旋激盪,卻又無法言說!

這一眼,讓紙上那孤獨的嶙峋現時溫潤,無聲無味的空氣也瞬間芬芳,只因,那千年之前的粼粼波光終被時空的網打撈而起……

我在想,作者的心境如何,是從何時開始,愛上了這份清寂和孤獨的悠閒,但我知道,一個願意將自己袒露給自然,袒露給高山的人必然是內容深邃,經歷豐富的——只有歷經了生活磨難的人,才知道也才有需要去釋放自我,找尋自我。而在與山相看的過程里,仁慈的自然,讓他不僅僅找到了自我,還找到了心靈的自由,那裡有個更深邃更寧靜的世界……

於是,他愛上了看山,看雲,感受着萬物消逝後的寧靜與淡泊——看山的博大之時,也看到自己的渺小;看眾鳥碌碌的俗世之態,也看到了對抗俗世的無爭;看世界的廣博之時,也看到了人生本該率性而為的可貴;看綿延相似的時空之間,也看到了遁隱一角的坦然……

於是,在無限的存在里,愛上了有限的專屬自己的自由——山腳下的一方剪影,寂然無聲之間,流淌着的卻是神遊八方,思接千載的萬丈恢弘,是人看山,也是山看人。

想來,人若沒有氣宇恢弘的內在宇宙,是不會愛上自然的,因為沒有對接的語言。

他坐在這裡,剔除了塵囂,觀看着風景;而此時的他,卻也成了風景一角。因為比大海博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博大的是人的心靈——他坐擁山腳,世界卻盡被囊括!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我反覆體味着最後兩句,想着這樣美好的相對,如何而來。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忙碌而喧囂的鳥的映襯,才讓詩人感到了壓抑和沉重,這個世界不正是這些努力企求高飛的鳥組成的嗎?現在他們都看起來風光無限的懷抱着收穫飛翔而去,獨留下如雲般孤獨的自己,而經歷了人生浮沉,最終才發現,沉入心底永久芬芳的卻是這敬亭山,因為只有它才能匹配心中的那縷真純和寬闊!

原來,這樣的相對闡述的卻是一種真實的完美:安靜包容卻又色彩更迭的山,沉靜寬廣而又悲喜輾轉的詩人!

莊子說,若沒有人和你在街頭靈犀相應,那就獨立牆角和天地相往來!

我想那才是我們最終要孜孜尋求的夢境吧,而李白他找到了,用他的孤獨和超脫!

在經過了一些人生的過往,體會過和自然交往的感受,我越來越覺得天地之間自有一種大愛,自有一種醍醐,它在廣博無聲中等待着心靈的交會。

融于山中,相對的雖是沉默,卻有斑斕的流轉在四季中交替而來,那樣的無聲豐富之美,原是超越了俗世的一切語言——它,決不庸常地追求人人都懂,但,定可讓懂得的人過目不忘,刻骨銘心;它,面對對面的那人,無論他的喜怒哀樂,它都能無聲的接納和收留,間或報以悠長的回聲或者清風的撫慰——那不僅僅是山,是默默接納並包容一切的心胸,是自有豐富斑斕之色的深厚內蘊,是以不變應對萬變的大智若愚……

何況,詩人內心的豐富、柔軟、掙扎、穿越都可以在對面找到輝映,找到共存的痕跡:因為那裡山的堅硬,樹的挺拔,葉的柔軟,風的肆意,水的清透,草的生機……

他融入其中,面對那山,終於將自己生命體內本有的蔥蘢、純淨、深邃被激發,被尋回——他終於忘記了他是誰,他的身份,他的職業,他的掙扎;他也成了一片葉,一棵樹,一座山——敬亭山的存在不過是讓他找回了自然人的自我罷了,誰能厭倦靈魂的自己面對自然的自己!

穿越迷霧,其實,人的存在本就如草木一樣:短暫的容光,悠忽的過客,只要每個人享受自己的陽光雨露就好,李白的敬亭山讓他看到了自己作為自然的最真實的存在,和草木山石一樣卑微渺小,從而懂得了自然,也更懂得了自我。

而況,人身處現實越久,在心靈錘鍊的越加豐富之時,世俗的塵垢也隨之攀附其中,遁隱自然,不過是一個洗污滌濁的過程,有誰能拒絕這樣的清透淨化。

而這些,都必須是深入自然才能收穫的,李白能夠相看兩不厭,我想,只因為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也遇見了大自然這個醍醐灌頂的知己吧!

想來,人世中要獲得完美,山人相對就是一種吧。一邊是豐富敏銳的慧心,一面是如山一樣的包容博大之心——若沒有詩人的豐富敏銳,就無法懂得山的深厚與博大;而若,無山的隱忍博大,就不能包容詩人的一切境遇流轉,而若,再無自身的氣象萬千,也不能滿足詩人對美與變化的追求……

若想和深愛的人真正長久,不如學會做一做那對面的山:默默無聲的包容,姿態萬千的流轉,不離不棄的守侯,有了豐厚的內蘊和恆一的深情,他又如何能拒絕

只是,大概這樣的境界只有山可以做到了,因為俗世的人又如何真能淡定恆一如山呢?

所以,感謝李白恩賜與我們的完美,孤單卻決不孤獨,深邃而不悲傷,寧靜而不淺薄……

他讓我想起一首美麗的詩: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