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遇一片海(馬麗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相遇一片海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相遇一片海》中國當代作家馬麗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相遇一片海

呵呵,時間的迅疾真是移步換景,這麼一凝望,日曆的更迭已然厚厚數沓。紅塵滾滾,人海茫茫,我和一本書遇見,正如一滴水遇見一片海,於是,紙生色,墨生香,這一徑寂寞長路生出了翅膀。

八年前,那是二○○七年,——真像昨天的事兒啊。入秋,微涼,城隍廟西側的街頭,我等待,徘徊,左顧右盼,迎面走來風塵僕僕的一位,探尋的眼光和手拎、懷抱着的一大摞書刊,才讓我斷定他不是路人甲。這就是申志強主席,因為少時的短暫隔班相望,我叫申老師,他剛跑北京回來,交談間不時從兜里摸出紙筆隨時記錄,為了創刊,他要把天南海北的本土寫手網絡一起,蓄勢。

青羊山》創刊號的第一篇卷首語,我記得很清楚,是《路和樹》,申老師寫了改,改了寫,最後我修改時推翻了大半,以申老師的勤耕細作和我的吹毛求疵碰撞出一個付印。創刊號定稿前的連續幾個夜晚,不到十一點鐘申老師不打電話,一打就是四十分鐘,從文字校對、裝幀設計一直到欄目編排、美術創意,敬業的熱情把人變得嘮嘮叨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試想那一間斗室里,主編申老師和美編郭青鵬還在挑燈夜戰,在他們的手下,萬千文字化作萬千風景;在他們的身後,一窗微燈化作萬縷陽光。

對於青鵬,我既沒見過面,也沒通過話,卻並不陌生。在《青羊山》上,我們是神交已久的朋友。如果說《青羊山》的骨骼來自很多文友的筆墨,那麼,《青羊山》的靈秀則主要來自於一人,那就是青鵬。從四季流芳到拙雅文房,再到如今的品牌勞模系列,每一刊美術設計都浸潤了青鵬的心血和才氣。聽說青鵬每年都至少一次自費到中國美術館看畫展,不由心生敬慕。也許是敝帚自珍,也許是鄉情自戀,與城區的《清風》、郊區的《百穀》、壺關的《紫團》、長治縣的《黎都文苑》、潞城的《潞水》等兄弟刊物並置而列,我依然認為青鵬的設計最美。

大約在零八年,《青羊山》文友第一次聚會。路途不算遠的、能來的都來了,滿滿一堂。吃的是大鍋面,熱氣騰騰,自己到鍋邊用笊籬撈上,菜呢,是土豆、豆芽、長白菜、胡蘿蔔燴在一起的大路菜,有葷、素兩種,借招待所的地兒,各自找位,圍桌圈坐,文字之交終於四目相對,這飯就吃得海闊天空,意氣風發。席間,申老師一桌一桌地招呼,搓着手不停地說「實在沒什麼好東西可招待的」,神情充滿歉疚,文友們卻無一理會,只管暢談,只管海吃,那面就一鍋接一鍋地煮,那滋味,那熱氣,真夠人念念不忘。飯後,浩浩蕩蕩一行人參觀了趙樹理創作《小二黑結婚》的故居三里灣,給「三里灣」酒擬了對聯。熱情好客的戴向陽兄、幽默善辯的王鴻斌兄、頗有統號才能的申立名兄、獨挑小說大梁的宋建明老師、勤勉務實的姐妹兒海燕,如水之交,本色流露,讓此行妙趣橫生。

一本書能走多遠?正如一個人能走多遠。路再長,也在腳底;浪再高也在船底。呃呃,說這話我又矯情了。可是,又讓我說什麼好呢?一個原本只有三個人的工作室,一本一路走一路吸納編外人士的雜誌,一個源自民間卻向着品牌奔跑的自由組合,一支業餘寫作卻試圖超越專業水準的烏托邦團隊,一個內部發行、友情發放、無利可圖卻向作者奉以豐厚稿酬的印刷社,硬生生歷時八載,創刊三十期,宛若一塊貧瘠的土壤卻開出了一吐嚕一吐嚕的花穗,並且開了一季又是一季。一本書能走多遠,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走,它在路上。

說到《青羊山》,不能不說它的兩駕馬車,這樣說對別的作者實是失敬,個人塗鴉,見諒啊!從創刊之初到一路相隨,申樹風和趙偉平兩位老師同為省作協會員,同樣數次出書立說,一個飄逸多才,一個深沉內斂,用文字,用責任,用義無反顧的舐犢之情,用當仁不讓的匹夫之力,鞭策着《青羊山》乘風破浪,一路走來。每一期都能看到他們的新作,正如博客里每天都能看到「鳴鳳在樹」「劍嘯太行」的身影。

風行水上,漪紋自盪。三千多個日夜的風雨修行,《青羊山》練成了一方磁石,吸引更多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多的新人,更多的嘗試,更多的後起之秀,更多的文風激越。申文標兄涉獵益廣,功底日增;任培林老師的詩歌如約而至,靜水流深;段松齡人情脈脈接地氣,申建崗劍出偏鋒人氣旺;段宏章先生懸壺濟世,妙手文章;李樹林的遊子行吟把故鄉的槐花夢中落你一身衣裳。晨雨的《海棠花開》很是不俗,美得叫人心碎;張維文的根雕原滋原味,力與美張弛得勁道十足,真正的高手在民間。從《青羊山》起步,走出,劉海鳴、申東恩、王旭寧、曹王平……一個蓬勃的新人方隊正在厲兵秣馬。不謙虛地感慨一句: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哎呀呀,回憶變點評了,外加夜郎自大,抱歉!

與江雪姐的最早謀面是在市作協的一次年會上。那時的江雪姐和潞城的王芳姐、市直的張平姐、佳惠姐一同出鏡,笑魘如花。後來遇到廣電的李台長,也是對江雪姐頗多讚譽。沒想到江雪姐也加盟《青羊山》,紅顏不老,才情依舊。畢淑敏好像說過,閱讀是最好的駐顏術。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小說,江雪姐的力作開枝散葉。長期伏案,江雪姐的頸椎被多少同行者惺惺相惜!向耕耘者致敬!

太行水鄉漂流邀請賽,中國畫名家平順行,馮驥才行走長治,諸多的活動中,《青羊山》參與並追蹤、相隨、推介。岳家寨、白楊坡、東莊、奧治等八個村入選全國傳統古村落保護名錄,北社的四景車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社曹家大院吸引了導演馮小剛為電影《一九四二》取景,曾經的文明密碼與如畫山水在青羊山的墨香眼眸中靈氣蒸騰。在畫家村之行中,我有幸結識了畫家胡才春先生,才春先生與吳小華書記同為江西餘干老鄉,此後幾次復來訪,千里鄉情一線牽,潑墨《荷花翠鳥》相贈,賦詩道:「長治久念平順君,井底西溝一日情。」一本書就是一座橋,南國與北國驛路牽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青羊是一座山,文字是一片海。當一滴水遇見另一滴水,當一個字遇見另一個字,當一支筆遇見另一支筆,當一雙眼遇見另一雙眼,啊,潮湧,浪起,這是我們的海,踟躕着的,行進着的,自開自落着的,甘苦自知的汪洋。 [1]

作者簡介

馬麗君,女,山西長治人,九三學社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