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省部共建小麥玉米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13年12月19日,在河南省糧食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基礎上經科技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成。實驗室依託河南農業大學作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省部共建教育部作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鄭州國家玉米改良分中心、農業部玉米區域技術創新中心、河南省作物生長發育調控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通過整合資源、集成優勢建設而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實驗室主任為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長江學者、中原學者、河南省特聘教授湯繼華博士。

研究領域

實驗室以「立足河南,面向黃淮,服務全國」為遵旨,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統領,以實現小麥玉米「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為目標,重點開展小麥玉米優異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重要基因發掘與功能解析、產量品質形成規律與調控、資源高效利用的生理生態機制等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構建現代高效育種技術體系,並在新品種選育及小麥玉米周年兩熟高產高效集成技術體系等應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保證河南省和黃淮海糧食生產持續增產增效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

實驗室包括以下四個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小麥玉米種質資源創新與新品種培育

研究方向二:小麥玉米產量品質形成分子機制與協同提高機理

研究方向三:小麥玉米生長發育機理與資源高效利用

研究方向四:小麥玉米逆境生理生態響應與應變調控

榮譽成果

實驗室自培育以來,各項科研成果均出現了巨大進步,不但在科研項目、SCI文章、發明專利[2]、人才引進等方面實現了成倍增長,而且實現了部分國家重點科研項目、SCI 5.0、10.0、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院士、傑青人才引進等方面零的突破。自實驗室建培育以來,共承擔省部級以上課題94項,其中,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1項,「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8項,973計劃課題及子課題12項,863計劃子課題3項,國家自然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各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948項目2項,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累計到賬科研經費16548萬元;發表SCI文章126篇,其中影響因子大於10的1篇、大於5的12篇;中文類期刊130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植物新品種權1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得河南省科學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四項,三等獎1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