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眉眼盈盈處出自宋代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1]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目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裡?到山水交匯的地方。[2]

剛剛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歸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趕上春天,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釋

卜算子:詞牌名。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於「賣卜算命之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句為六言句,於第三字豆。宋教坊復演為慢曲,《樂章集》入「歇指調」。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

鮑浩然:生平不詳,詞人的朋友,家住浙江東路,簡稱浙東。

水是眼波橫: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這裡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動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雜記》載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後人遂喻美人之眉為遠山,這裡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詞人的朋友(鮑浩然)。

眉眼盈盈處: 一說比喻山水交匯的地方,另有說是指鮑浩然前去與心上人相會。

盈盈:美好的樣子。

才始:方才。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送別之作。題目中的鮑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東是友人要去的地方。這首詞分為兩片,上片寫友人回浙東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發作者對回歸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願。

上片「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兩句,暗含送別,以人的眼睛來比擬山水,把山水寫的有情有義。水是眼波,也就是說眼中的淚水如波,橫在眼裡而沒有流出,說明作者為將行的朋友着想,在盡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傷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鬱結着不少離愁別恨。一個「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將作者胸中的離愁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兩句實際上是寫作者對友人歸途的遠眺,作者的視線與友人歸途的山水相連,目送着將要遠行的友人。通過形象的比擬,傳達出自己惜別的深情。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用問句拉出友人的行跡。在開頭的兩句,作者把山水合寫,寫出了友人歸路如同鬱結離愁的眉峰一般連綿起伏。由于歸路的山重水複,友人便走進了作者的眉峰之中,也就是作者的視線里。這兩句寫詩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作者深情送別的目光中,越走越遠,身影越來越模糊,直至消逝。一路山水承載深厚的人情味,默默地替作者送走那遠去的朋友。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遠了,然而友情卻深深存封於作者的心中。正是這深厚的情誼讓作者安排山水來送自己的朋友。從而上片便形成一種物我為一、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對遠去朋友的無限眷戀,和對朋友歸途艱辛生活的深切掛念。

下片「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正面寫「送」,點出了別友人的時間:暮春。為「又送君歸去」鋪墊。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終不顧作者歸至江南。這對作者來說,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歸的地方。這兩句寫得相當愁苦,一個「才」一個「又」,層層遞進,作者的情感越來越深。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是作者在友人臨行之際,從心底發出的深情祝願。但願友人追隨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萬」二字道盡了作者殷殷叮囑之意。美好而真摯的祝願,將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別之情盡在不言之中,給讀者一種含蓄的感覺。

上片含蓄地表達了詞人與友人的惜別深情;下片則直抒胸臆,兼寫離愁別緒和對友人的深情祝願。詞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聯繫在一起,用兩個「送」字遞進,深刻描寫詞人的離愁幽情。「才始送春歸」寫出才剛送別春天,心中還滿懷着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離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詞人將心中沉痛之情暫時擱置,對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住。既飽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這兩句,一反送別詞中慣常的悲悲切切,寫得情意綿綿而又富有靈性。

有兩點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構思別致。詞人把送春與送別交織在一起來寫,充分表現出對友人的深情和對春天的留戀;二是比喻新穎。詞人以眼波和眉峰來比喻浙東的山山水水,仿佛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來,貼切、自然,富有真情實感。這首詞,輕鬆活潑,比喻巧妙,耐人尋味,幾句俏皮話,新而不俗,雅而不謔。

創作背景

春末時節,詞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即將回家鄉(浙東)的好友鮑浩然。表達了詞人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與春光同住。

鑑賞

這是一首送別詞,詞中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巧妙別致的比喻,風趣俏皮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別友人鮑浩然時的心緒。

詞的上片着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詩所見自然山水化成為有情之物。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特別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攢的眉峰了。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着深厚的懷人感情,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兩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春語意雙關。

最後兩句是詞人對鮑浩然的祝願: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這是一首送別詞。 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啟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

王觀

王觀(1035--1100),字通叟,生於如皋(今江蘇如皋),北宋著名詞人。王安石為開封府試官時,他得中科舉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其後,歷任大理寺丞、江都知縣等職,在任時作《揚州賦》,宋神宗閱後大喜,大加褒賞;又撰《揚州芍藥譜》一卷,遂被重用為翰林學士淨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