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寺石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真如寺石塔位於磐石鎮重石村。建於唐文德元年(888),是八大古寺之一[1]。距今有千多年的歷史。從造型上來說,重要特徵就是在塔身上半部分裝飾有各種繁複的花飾,看上去好像巨大的花束。這種塔形成於宋遼金時期,元朝後幾乎絕跡,國內現存華塔總數也不過十幾座,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塔中造型最奇特、裝飾最華美的一座。
歷史沿革
真如寺,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建。寺前石塔建於北宋,原有七座,現存四座,三座缺頂蓋,僅一座完好。塔高5.16米,平面呈六角形。台基束腰 浮雕卷草,角柱雕力士,須彌座角柱棱形,束腰雕獅獸。塔身六瓣瓜腹式,正面辟壼門,內置一佛像。塔檐用四鋪作斗栱,塔剎葫蘆形。1999年按原樣修復。
在樂清市盤石鎮重石村真如寺前。《永樂·樂清縣誌》載:「真如院,唐文德元年(888)憎肇法師建。」石塔原有七座,現有四座,高5.16米,單檐,除高度和雕飾略異外,形式基本完全相同。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 浮雕開框的卷草紋。
六角則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頭頂上枋。從體態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無不顯現負重神態。基座須彌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飾仰蓮一匝,上下梟浮雕仰覆蓮,六角設圭腳,束腰各面浮雕獅獸,奔躍矯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於蓮花平座之上,六辯瓜腹式。正面辟一壺門,蓮瓣式拱券,內蓮花台上供如來佛像一尊。塔身上蓋圓形覆盤,周身密刻直條紋。盤上設六角式梁架,用疊澀做出斗拱、 椽子、 角梁、瓦壠。檐口輪廓圓和,至轉角起反翹。六角攢尖式項。該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結合我國木構建築特點,用石材建造。雕刻精緻,造型美觀。從形制判斷,該建築年代為五代。現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
建築結構
千年古剎真如寺,該石塔仿印度堵波形式的獨特設計,結合中國木構建築特點,以青石材建造而成,雕刻精緻,造型美觀。七座塔至「文革」後期僅存四座。經過對 石塔構件的搜集和修葺,現已恢復原貌。石塔群石料質地較好,沒有風化,整體完好,實屬罕見。石塔群高五.一六米,塔頂是單檐飛翹,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 浮雕開框的草紋,六角塔身為六楞瓜腹狀態,塔腹正面開一扇壺門,蓮瓣式拱券,內蓮花台上供奉莊嚴的如來像。雖是石塔,但塔頂和梁枋、斗拱均仿木結構形式 建造。頂部為六角尖頂,瓦壟為筒瓦式樣。塔基以 浮雕 力士代替 角柱,與 中原一帶同 時期的塔座力土造像完全相同,可見當時樂清與中原已有較密切的文化交流,力士或跪或坐,足踏下枋,頭頂上枋,其體態、肌理、表情顯現負重神態。基座是須彌座式,梭形角柱,柱端飾仰蓮一匝,上下浮雕仰覆蓮,六年設圭腳,束腰各面浮雕獅獸,奔騰矯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於蓮花平座之上,上蓋圓形覆盤,周身密刻直條紋。盤上設六角式梁架,用疊澀做出斗拱、椽子、角梁和瓦壟;檐口輪廓渾圓,至轉角起反翹,石塔有唐宋時期的文化,呈現精美的古代石刻藝術。
參考文獻
- ↑ 【出遊玩樂】+走進真如寺石塔 ,媽媽網
- ↑ 浙江溫州旅遊景點:真如寺石塔 ,無憂考網,20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