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矮小厚喙菊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鏈接 矮小厚喙菊

矮小厚喙菊,蓮座狀草本植物,厚喙菊屬菊科,一般高8-10厘米,頂端發出1-3個花葶,莖高達100厘米,花期7月。生於生于山坡溝邊(海拔3200米左右)。適應環境性強。

  • 中文名矮小厚喙菊
  • 拉丁學名Dubyaea gombalana (Hand.-Mazz.) Stebbin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舌狀花亞科
  • 族菊苣族
  • 屬厚喙菊屬
  • 種矮小厚喙菊
  • 分布區域雲南(德欽、貢山)、西藏(墨脫)

形態特徵

多年生蓮座狀草本,高8-10厘米,根狀莖橫走或斜升,自頂端發出1-3個花葶。花草纖細,基部直徑不足1毫米,光滑無毛。

全部葉幾基生,蓮座狀,長橢圓形或長倒披針形,長2. 5-5厘米,寬5-7毫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下部楔形收窄成狹翼柄,柄長1-4厘米,邊緣全緣,無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花葶裸露,無葉,有時上部有1片披針形的鱗片狀葉。

頭狀花序直立,單生花葶頂端,植株有1-3個單生花葶頂端的頭狀花序。總苞圓柱狀,長1.6厘米,寬1厘米,褐色,有時稍帶紅色;總苞片3層,外層卵形,長約6.5毫米,寬約3毫米,中內層披針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1. 6厘米,寬約4毫米;全部總苞片外面光滑無毛。舌狀小花約14枚,藍色。瘦果不成熟。冠毛2層,棕紅色,長1. 5厘米,細鋸齒狀,易折斷。花期7月。 [1]

生長環境

適應性強,對氣候和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微酸、微鹼性土壤都能生長。小菊的耐寒力比大菊強,花經幾次嚴霜而不凋謝。溫度在10℃以上隱芽可以萌發, 20至25℃的溫度最適宜生長。耐乾旱,伯積水,喜疏鬆肥沃含腐植質多的沙質土壤、涼爽的氣候和充足的陽光。

短日照植物,在春夏長日照的季節里,只能進行營養生長。立秋以後,隨着天氣的轉涼,日照時間的縮短,才能開始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冒霜開出艷麗的花朵。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德欽、貢山)、西藏(墨脫)。

栽培技術

栽培方法

盆菊的栽培在中國,最普遍的形式是盆栽。栽培方法很多,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在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培養全過程約需半年,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頭定尖,9月加肥催長,10-11月開花。

由於各地條件和技術不同,栽培的方法大致有五種:

①扦插後上盆栽培法。 ②瓦筒地植上盆法。 ③地植套盆法。 ④盆中嫁接法。 ⑤地植嫁接套盆法等。

各有優缺點,以扦插後上盆栽培法應用最普遍,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

二段根系栽培法:此法在東北及江西、湖南等地應用。5-6月扦插,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頭定尖,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竹鈎固定枝條,使枝分布均勻,並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其上加土覆蓋後,枝上又生根。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株矮,葉滿,枝健,花大,花期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是華北地區的先進栽培法。從冬季扦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一年。大致經過四個階段:  ①冬存,秋末冬初栽植母本時,精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 ②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土用普通腐葉土,不加肥料。

③夏定,利用摘心、剝側芽,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上中旬出土新芽長至10厘米左右高時,選其中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

④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口徑20厘米~24厘米的盆中,盆土要求疏鬆、肥沃。換盆時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孽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剪去,並鬆土,填入普通培養土三成,加20%~30%的腐熟的堆肥。此時盆中已有八成滿的肥土,一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根系與菊苗迅速生長,形成具有強大根系的健壯植株。在整個栽培過程中,換一次盆,填兩次土,母本和新株三度髮根。其間注意摘除側蕾和肥水管理及防治病蟲害等,直至開花。

盆栽菊的管理中主要注意:

栽培菊花澆水方法很重要,天冷時中午澆水,夏季澆水應在早晚。高溫乾旱時每日澆水2次,一般情況下水分不宜過多。除施基肥外,在菊苗正常生長時,10天左右施一次淡肥水,立秋後,植株生長旺盛,施肥次數可增加,肥料濃度亦可加大,當花蕾形成時應施含磷肥料,施肥應於傍晚進行,第二天清早再澆一次水,以保證根部正常呼吸。施肥時不可沾污葉面。在菊花生長前期要經常鬆土除草。不使土壤板結,以利根系發育。

摘心、除蕾、立支掛:摘心可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預定開花的數量。一般有單枝、雙枝和多枝的形式。苗高15厘米左右或接穗長出3-4枚葉片時開始摘心,可摘2-3次。生長迅速次數要多,相反則次數減少,最後一次一般在立秋前後進行。菊花的花蕾很多,但每枝只留頂端一蕾;為了保險起見,可分三次剝蕾,第一次留蕾3個,第二次留2個,第三次留1個。一般每盆只留3-5個健壯的枝條。盆栽菊的花大,枝條脆弱,應在最後一次摘心時立支柱扎縛固定。

生長激素處理:盆栽菊花,由於生長期長,如果管理不當,即會徒長,造成株高莖瘦,脫腳嚴重,影響觀賞價值。噴布PP333對菊花矮化有明顯的效果,但品種之間對PP333的敏感性差異很大,使用前需進行試驗,以取得最佳濃度。據南京農業大學試驗報道,一般土每盆施2毫克-4毫克,葉面噴布80PPm-160PPm,噴1-2次,最後一次摘心後一周進行為宜。

繁殖方法

扦插

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嫁接

為使棕毛厚喙菊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組織培養

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病蟲防害

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莖腐病和花葉病(均屬真菌類)。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和通風透光不良所致。主要改善生態環境予以預防。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蠐螬潛葉蛾幼蟲蚱蜢及蝸牛等。盆土宜用1:80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可用80%的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的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治。

植物文化

菊,花之隱者也,曾被陶淵明賦予隱士的靈性,用菊花來寄予對田園與隱逸幽靜生活的嚮往;「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詩詮釋出菊花是堅強勇敢戰士的形象象徵;李清照的詞下,菊花被化作悽美柔情的形象,是她抒發感情的寄予對象,一首《醉花陰》在西風下,道出了人比黃花瘦的憂愁與相思;鮮花凋零時是一種悽美,但菊花卻不似其它凋零的花瓣,等待着片片落地,「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是菊花堅守節操的象徵,它的高潔品格被詩人讚頌也被世人欣賞。

菊之高潔,在於它傲霜獨立。而名為花之魂魄,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和園藝家多用極富表現力的辭藻給各種菊花賦予形象貼切和意韻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銀絲串珠」、「空谷清泉」、「珠簾飛瀑」、 「月涌江流」;黃色菊則有:「飛黃騰達」、「黃鶯出谷」、「泥金獅子」、 「沉香托桂」;綠色菊有:「綠陽春」、「綠柳垂蔭」、「春水綠波」;白色微綠的稱「玉蟹冰盤」,紅色中加白的叫:「楓葉蘆花」;紅白綠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綠衣紅裳」等等。或借詩詞典故表示菊花的顏色,如紅 色的「紅葉題詩」、黃色的「黃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個菊名之 後伴有一段精彩動人的故事。或以花瓣來辨其形:「驚風芙蓉」、「飛龍舞 爪」、「松林掛雪」、「香羅帶」、「老翁發」、「金鈴歌」等等。還有以 花的造型來命名的:「柔情萬縷」、「長風萬里」、「金線垂珠」、「墨荷」、 「十丈珠簾」、「一坯雪」、「彩雲爪」等,一語道破花的萬種風情。也有 以歷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出師表」 、「龍城飛將」、「龍圖閣」、 「木蘭換裝」、「嫦娥奔月」、「白西廂」、「湘妃鼓瑟」等等,每一個名 字的背後都蘊含一串動人故事,啟發人們的想象。尚有一種依據色、瓣、朵 綜合而成「韻」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極似微醉之人,飄灑而無羈;又如「醉舞楊妃」,取其色粉紅,瓣肥厚,極似歷史故事中的楊貴妃帶醉曼舞。僅從名字看來,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領悟其美了。

參考來源

  1. 厚喙菊,植物智, 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