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下村(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下村

[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石下村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

石下村,隸屬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武當鎮。位於武當鎮南端,南接橫崗村,東臨廣東和平,西毗楊村鎮,北靠崗上村、大壩村,G105國道穿境而過,距龍南縣城41公里、武當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楊村鎮高速路口16公里。全村國土面積2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900畝、山地面積6.83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約31%。地處丘陵地帶,平均海拔高度390米,其中海拔最高處位於南武當山,為864米。下轄村小組13個,分別為垇頭、柏樹下、茶足下、賴屋、嶺背、老屋、中間屋、下新屋、新廳下、新圍、鴨仔坵、長排、楓樹下等,戶籍人口821戶3183人,本村姓氏主要有葉、賴、劉等姓。 [1]

經濟概況

2019年,石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5.2萬元,主要為百村創業園店鋪租金、山塘水庫租金和天然林補。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是務工、銷售鷹嘴蜜桃等農特產品,村民年人均收入11663元。 石下村常住人口1538人,其中60歲及以上426人,約占28%;青壯年勞動力198人,占13%;16歲及以下914人,占59%。外出流動人口1718人,占全村人口54%,主要流向廣東,從事行業主要為經商(開小超市、LED產業、城市廉租房等)和務工。 2017年南武當山創4A景區以來,石下村緊密結合遊客「吃、住、行、游、購、娛」需求,推進餐飲、住宿、旅遊商品開發等旅遊產業鏈的發展,在景區為石下村民落實攤位45個鼓勵引導農戶生產銷售武當水酒、桃膠、燙皮等土特產品。2017年來全村新開農家樂18家,新開民宿4家。 主要農業產業為鷹嘴蜜桃和三華李,鷹嘴蜜桃種植面積1100畝,每畝效益8000元至11250元,占農民收入50%。三華李種植面積150畝,每畝效益4000元,占農民收入的30%。

人文風俗

村名由來

石下村歷史文化濃厚,境內南武當山,取心學大家王陽明路過武當山寫的對聯句首「武力不如法力,力修力行力作善;當仁何必讓仁,仁心仁德仁為宗」為名,還有立功廊、立德亭、陽明書院。

年俗

石下村的年俗一般很早就開始準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準備雞、魚、肉等三牲,奉敬天地神明。

小年日

農曆12月24日,是客家春節正式開始日,又說是小孩過年,故曰小年。

行(hang)人(ning)家(ga)

從小年日後開始,一般為大年二十六、大年二十九兩天吉利日,親戚之間開始年前拜訪,一般要準備閹雞一隻、酒兩瓶、豬肉兩斤、大草魚一條、蘋果九個(取平平安安、長長久久之意)、桔子九個(取大吉大利之意)、餅乾一盒、糕子一對。若親戚家有小孩,還得準備糖果一把,到親戚家後發給小孩,曰:接細(sei)吖(a)嘚(dei)。

炲(tuai)豆(tou)腐

大年三十前,每個村子都會有一至兩家製作豆腐的能手搭建一個臨時豆腐坊,各家各戶將自產黃豆用水泡好後,送到豆腐坊加工成年豆腐,取回後在家用食油炸成條狀、方塊狀或片狀,然後再用醠(ang,大缸)一層老鹽一層豆腐封存起來,據說這樣可以保存到秋天,家裡來客後隨時取幾片切絲,加上芹菜、肉絲翻炒出鍋用以招待客人。有一種叫「過水溜」,將年豆腐切成條狀過沸油,再佐以辣椒末、醬油和鹽水調製而成的蘸料,每當龍南客家老鄉吵天(聊天)談到「過水溜」時都會情不自禁地流口水。

做油粿嘚(dei)

大年三十前,各家各戶都會將秈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浸泡後碾成粉,根據不同口味加入鹽、薑汁、紅糖、水和成麵團狀,再擀成片狀切成筷子粗、5厘米長的條狀下鍋油炸成金黃色。另外,把糯米比例比較高的粉團壓成餅乾狀再油炸。這兩種食物在春節接待客人時是必須上桌招待客人的。

南武當山神秘金銀珠寶傳說

據傳清末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天京失陷,全軍覆沒,大批珠寶從人間蒸發。傳說忠王李秀成曾密囑一位娘娘,命一位在江西的親信部下於南武當山周圍埋藏大量的金銀珠寶,有「三十六窯洞,七十二地窖」之稱,金銀如海,百貨充盈。後來清廷曾找到李秀成的這位親信部下,對他威逼利誘,這位忠誠部下始終沒有透露寶藏的半點信息,清廷最後只好把這位李秀成的部下處死,歷朝官方當地周邊的人一直在不斷的在尋找,掘地三尺也沒有找到藏寶之處,有人說在周圍的溶洞裡,有人猜測在深山老林里。這給南武當山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

武當山九十九峰傳說

一天,一位叫張果老的大仙欲使大壩人養豬致富,挑了99隻小豬來大壩圩賣。當地一財主想搶張果老的小豬,因財主知道老漢「有打」,便請了幾個走江湖的大漢和數十名家丁去挑釁他。老漢捋須哈哈大笑,頓時將一擔小豬放出,99隻小豬飛似地跑至武當山地片,一字兒排開。張果老將扁擔向天空一指,99隻小豬頓時像雨後春筍一樣長成99座犬牙交錯的石峰,張果老又一指,江湖漢子及數十名家丁也騰空而飛,一個個落下變成了各種奇狀石頭。趕圩人見狀,方知張果老是活神仙,一個個作揖。張果老揮手致意,挑着一擔空豬籠騰空而別。

米酒傳說

米酒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溫氣、消憂制怒、宣言暢意、御風寒、治腰膝疼痛,熱飲甚良。楊村米酒遠近聞名,但相傳楊村米酒起源於石下村。相傳武當山九十九峰中有個酒仙峰,因酒仙在杜鵑花開的爛漫之時,喊來眾仙家把酒言歡。幾杯下肚,眾仙家微微酣醉,身子也輕飄飄起來。此時,路過的村民見狀,悄悄的取走一壺酒,帶回去與親朋好友分享。親朋好友喝後覺得此酒醇美無比,回味無窮,便日夜不停地試製此酒,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終於成功了。左鄰右坊聽聞,都趕來品嘗。數年後的冬日,研製米酒村民的女兒遠嫁至現如今的楊村,當時寒風凜冽,新娘十分想念家鄉,便開始着手釀製家鄉的米酒。釀成之後,眾人品嘗,甘甜醇美,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趕來學習,並不斷繼承下來,也就是楊村米酒。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