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虎(動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虎基本資料

學名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俗名 華南豹貓,豹貓,山貓,金錢貓

界名 動物界

門名 脊索動物門

綱名 哺乳綱

目名 食肉目

科名 貓科

保育等級[1]


形態特徵

體長55~65公分(cm),尾長27~30公分(cm),體重約3-6公斤。體型大小近似家貓。耳後有明顯白色斑塊,全身皆有黑褐色斑塊分布,額頭及兩眼間有黑色及白色條紋。身上花紋與花豹相似,故英文俗名又稱豹貓(leopard cat)。


生活習性

大多分布於海拔1500以下之淺山地區,數量稀少,目前僅中部地區有分布記錄。夜行性,白天於樹洞岩穴中休憩,善於爬樹。肉食性,會捕食魚類、鼠類、鳥類、蛙類及哺乳動物幼獸等。

食性

主要為小型哺乳動物老鼠松鼠、野兔,也會捕食鳥類、青蛙、蜥蜴、魚類、昆蟲等小動物。[2]


分佈範圍

棲地類型 低至中海拔森林

微棲地類型  闊葉林、灌叢,會躲藏於岩洞中

族群狀況 稀少

分布狀況 原分布於全島,目前已數量稀少,僅苗栗、臺中、彰化及南投等中部地區有分布記錄

國家公園分布狀況 雪霸國家公園 ** 墾丁國家公園 ** (**表根據文獻記載,本物種曾出現於該國家公園,但目前無具體分布圖資料)[3]


關於石虎

石虎就成為臺灣現存唯一的本土貓科動物

野外的石虎喜歡在晨昏和夜晚活動,主要生存於低海拔的淺山地區,由於棲地面臨嚴重破碎化,與人類活動範圍重疊度高,受到捕獸鋏和毒餌等威脅外,因為許多人不當地棄養家中的貓或狗,使得流浪貓狗的數量大增,在野外也會和石虎競爭食物或活動空間,也可能傳染疾病給石虎

「淺山」泛指800公尺以下人類較易到達的生態環境,由於交通的相對便利性,常常吸引各類人為活動,包括獵捕「淺山」生態系裏的動物,像是鼯鼠白鼻心、野兔、山羌等,就連石虎也不能倖免於難。從保育本土環境的角度來看,石虎的存在可是淺山生態系健全的重要指標,有石虎的森林,才是健康、生物豐富的環境,也才具備淺山生態系的完整功能。

石虎常被誤認成家貓,牠們外觀上和家貓最大的區別,就是眼睛內側有向上延伸的兩條白色線條,耳後有明顯的白色斑塊;由於身上有許多錢幣大小的黑色斑塊,亦被俗稱為「錢貓」。此外,和家貓在生態習性也截然不同,石虎不但具有強烈的狩獵本性,也從不會把便便埋起來,反而用來標示個體的活動領域。根據1940年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的紀錄,石虎曾廣泛分布在臺灣全島的低海拔山區,然而現今研究人員只能在苗栗至臺南間山區發現牠們的行蹤,因此才評估將石虎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原本列在野生動物保育法第II級的「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的石虎,在2008年被提升為第I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可見其族群已面臨極大的危機。野外估計已不到500隻的族群量,因為既要面對自然環境的各種挑戰,還要在人類、車輛或其他動物所造成的威脅中求生存。動物園自2011年起,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推展石虎域外與域內保育與研究計畫。2013年特生中心成功繁殖的2隻石虎,其中1隻「集寶」野放後負傷回到特生中心。目前石虎遇到最大的危機是路殺,希望透過「集寶」讓大眾對於淺山生態系的重視,也期待石虎可以永續地與人類共存。

守護石虎也是愛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不要使用捕獸夾、不棄養寵物、不圈養野生動物、夜間開車放慢速度、選購對環境友善耕作方式之產品等,這些都是你、我都可以做到對石虎的友善行為。給石虎留下生存空間,因為有石虎出沒的地方,表示那裡的土地和生態系是自然且健康的。[4]

石虎的一天

石虎喜歡在晨昏和夜晚活動,清晨跟黃昏是活動的高峰,牠會在大樹上休息,到草地或農墾地獵食。石虎會到水邊喝水,並巡邏領域,並利用噴尿、排遺(大便)或身體氣味來標示範圍。白天大多會躲藏起來休息,但是有時也會出來活動。

石虎的一生

冬末春初是石虎的交配季,母石虎懷孕期約60~70天,每胎可以生2隻左右的小寶寶,小石虎大約4周後開始食用固體的食物,9個月大體型就跟成體石虎一樣,一歲以上便具有生殖能力。石虎壽命在圈記錄下大約是12-13年。 [5]


消失中的臺灣石虎

臺灣的石虎

臺灣原來存在著兩種貓科動物:雲豹和石虎,但在近年學者認定雲豹已經走上滅絕之路,因此石虎就成為臺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

根據文獻,石虎在 1930 年至 1940 年間應仍分布於臺灣全島各地。到了今天,因為人類活動的影響,石虎分布範圍可能僅剩苗栗至嘉義間的淺山環境,而近幾年實際發現石虎的地區只有苗栗、台中、南投。

臺灣的石虎和其他的亞洲石虎一樣,都屬於貓科之下的豹貓屬豹貓種,若再區分亞種,則是歸屬於華南亞種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chinensis)。和多數石虎一樣,臺灣石虎在前額至兩眼之間有兩條明顯的白色條紋。

臺灣石虎多生活在低海拔的山區或丘陵地,體型較小的哺乳動物、兩棲類、爬蟲類、昆蟲、鳥類等都可能是牠們的獵物。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臺灣石虎數量大幅減少,並在 2008 年被列為第一級的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非常需要大家的保護。

  • 曾生活於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石虎「集寶」(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石虎「集寶」照片來自

石虎野放計畫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從 2011 年起開始進行域外保育計畫,並讓來自南投國姓鄉的母石虎「阿姓」和來自埔里鎮的「小公貓」配對成功。阿姓是一隻無法回到野外的三腳貓,但仍成功地生下兩隻小石虎,並且成為一位盡責的母親。兩隻小石虎分別是雄性和雌性,被研究人員取名為「集利」和「集寶」,以反映與中心所在地集集的密切關係。

集利在 2013 年在集集野放,根據追蹤資料,牠離開中心後活動情形良好,23 天後失去訊號。

至於集寶的野放則並不順利。牠在野放後受傷跛行,可能是被捕鼠夾或網具所傷,後來回到中心附近區域,由工作人員捉回進行治療。治療後的集寶經評估無法再野放,因此送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照料。[6]

  • 於 2013 年野放的石虎「集利」(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提供)
石虎「集利照片來自


台灣石虎的保育

由於石虎數量一直在減少,台灣石虎的保育研究行動,這幾年來積極的進行。

其中包括: 1.屏東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長期在苗栗地區進行大範圍的調查與追蹤,讓我們對石虎的分布和生態習性有所了解。

2.特有生物研究中心長期投入救傷和收容工作,除和臺北市立動物園合作進行域外保育研究,並建立野生動物危害雞舍的通報系統,以及石虎的保育教育推廣,並結合野外調查和個體追蹤,希望能建立一個區域的石虎保育模式。

3.新竹林管處轄區內的調查紀錄,監測當地的石虎分布現況。

4.林務局與臺北市立動物園的經費支持,讓研究與救傷行動可以進行。

5.其他民間團體,在保育推廣與行動上不遺餘力。[7]

  • 自動照相機監測 (余建勳照片提供)
  • 無線電發報器裝帶 (集集野外追蹤個體)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提供]  
  • 石虎繁殖計畫(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照片提供)


視頻

【從零開始養】石虎!挑戰1餐吃爆12隻老鼠!石虎不滅絕的最終方案(日本做法)?石虎為什麼叫石虎?【許伯簡芝】

這不是家貓,而是隻可愛的豹貓(石虎)寶寶!《國家地理》雜誌

守護石虎系列–臺灣石虎現況

瀕臨絕種 石虎保育從觀念做起


參考資料

  1. 石虎基本資料,石虎-臺灣國家公園
  2. 石虎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石虎-臺灣國家公園
  3. 石虎分佈範圍,石虎-臺灣國家公園
  4. 石虎不是虎斑貓,石虎-國家地理雜誌
  5. 關於石虎,石虎-國道.石虎.平安龜
  6. 消失中的臺灣的石虎,臺灣的石虎
  7. 台灣石虎的保育,台灣石虎-國道.石虎.平安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