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門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門關位於台灣金門縣。前往海印寺必先穿過一拱形石門,如出入的關口般,而稱之石門關,為太武山十二奇景之一。石門關以厚實工整的花崗石砌造,上覆反宇屋頂,四端翼角微翹,頗有輕盈之美;橫額上有明朝忠臣盧若騰手書的「海山第一」四字。[1] 其中,石門關已於1988年列入縣定古蹟。舊志中記載,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勝,今雖因經歷滄桑,舊觀多已改變,但其中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石門關為一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人盧若騰所提橫額「海山第一」。石門關的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原來的石門關的範圍,應較今日現存為大,石牆也應更高更長。只可惜寺方因不知石門關所具深遠歷史文化價值,而將兩側石牆拆去,甚為可惜。[2]

景點介紹

「海山第一」由明朝遺臣盧若騰所題照片來自新浪網

位於金門的石門關,是當地海印寺之寶,與古石室齊名。已有八百年歷史的金門海印寺海印寺,經過多次重建,尤其1958年金門八二三砲戰時更嚴重損毀,1961年才重建為今天我們看見的樣貌。不過,寺中有兩處建物都還留存著舊時的模樣,歷史可溯及明時期,具有相當高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其一就是海印寺的山門:石門關,上有明朝遺臣盧若騰所題的「海山第一」,他在〈太武寺碑記〉中讚嘆道:「海上名島,浯洲最著;諸島名山,太武最著。」浯洲為金門的古稱,意思就是各座以風景知名的島嶼、各座島嶼的知名山嶽中,以金門的太武山為第一。[3]而因為時代的不同,石門關有前後兩個不同的地點,前期指的是眠雲石與風動石之間所夾的石門,後期指的是海印寺前的「海山第一」石拱門。海印寺前的「海山第一」石拱門,明盧若騰在其〈重建太武寺碑記〉一文中曰:「海上各島,浯洲最著;諸島名山,太武最著。」因為浯洲島上的太武一山最著,所以在「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上「海山第一」。清代以後,縣丞蕭重,文士林樹梅、林乃斌,各有〈石門關〉的詩作,指的都是「海山第一」這座拱門。而也因為石門關名列太武山十二奇之一,建議旅人可撥冗前往參觀[4]

列名「太武山十二奇」之一

海印寺位於金門縣太武山頂峰「梅園」後方,而石門關則為其山門,亦為「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是歷史悠久的名勝。舊志中記載金門太武山有十二奇,石門關即屬其中之一。今雖因歷經滄桑,其他景色舊觀多已改變,但海印寺之山門石門關尚能約略保持舊觀。石門關為1座石楣、石柱帶半圓拱的小門,上有明朝遺臣盧若騰所提的橫額「海山第一」,代表著:「海上各島,浯洲最著,諸島名山,太武最著」的意思。現今推測石門關的性質可能為寺方作為山中佛寺的自衛設施,而非官方用作軍事防禦建築。其中,海印寺為金門地區的佛教聖地,內供奉近上百年歷史的觀世音佛像及十八羅漢,平日遊客登山參訪禮佛,一方面強身、一方面遊歷名勝古蹟。海印寺整體佈局,從前向後依序為鼓樓、方池、拜亭、大殿、後殿與石室。由於海印寺在八二三炮戰時嚴重毀損,現今所見的格局主要為民國49年(公元1960年)後修建而成,旅人若有前往太武山時,可前往參訪[5]


視頻

【海印寺石門關】

【【離島風情系列-19】金門嶼風情】

【金門 太武山步道之旅】

參考文獻

  1. 石門關金門觀光旅遊網
  2. 海印寺、石門關文化部iCulture
  3. 安心石下藏龍脈 走過八百年的金門海印寺新浪新聞
  4. 石門關(幽奇)金門國家公園
  5. 海印寺石門關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