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交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禮儀的交織》作者: [比利時]鐘鳴旦,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標題: 明末清初中歐文化交流中的喪葬禮,譯者: 張佳,出版年: 2009-08,頁數: 300,定價: 38.00元,裝幀: 平裝,叢書: 復旦文史叢刊,ISBN: 9787532553839。
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1]、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2],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
內容簡介
喪葬禮通常被認為處於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核心地位,本書論述在了17世紀即明清之際中西文化交流進程中,在中西禮儀傳統相互碰撞後,喪葬禮所發生的複雜變化及其在宗教表達方式、新身份認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重點「禮儀之爭」在本書中只是邊緣問題,作者在借鑑他人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礎上,創新性地提出「織布」的比喻,倡導從互動和交流的視角來理解文化接觸史的複雜性,將理論闡述和對喪葬禮的綜合研究、個案研究有機結合,其研究路徑和成果可資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參考。
作者介紹
鐘鳴旦(Nicolas Standaert)
當代西歐著名漢學家,比利時人
1959年生於比利時港口城市安特衛普
1982年獲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碩士學位
1982—1983年於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研習中國歷史哲學宗教
1984年獲萊頓大學漢學博士學位
1990年獲法國巴黎塞夫爾中心哲學和神學學士學位
1994年獲台北輔仁大學神學碩士學位
1993年至今任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教授
2003年當選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有《楊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等
目錄
致謝/1
導言/1
第一章 中國和歐洲的喪葬禮儀/1
一、中國的喪葬禮儀/2
二、歐洲的喪葬禮儀/19
三、結論/29
第二章 傳教士關於中國喪禮的知識/33
一、歐洲的文獻資料/33
二、原始民族學對中國喪禮的描繪/36
三、禮儀的差異/44
四、與歐洲的差別/46
五、皇室葬禮的報告/71
六、結論/79
第三章 天主教葬禮的逐步本土化/84
一、從分離到並行/84
二、交織的葬禮/105
三、天主教團體與葬禮/118
四、結論/124
第四章 公開展示信仰的葬禮/127
一、廣州會議/127
二、一項葬禮策略/131
三、結論/148
第五章 作為團體活動的葬禮/153
一、清初中國天主教葬禮指南/153
二、天主教禮儀與地方風俗/160
三、葬禮的參與者及其活動/162
四、禮儀活動實現的轉化/168
五、葬禮儀式的功能/172
六、結論/174
第六章 天主教與邪教禮儀/177
一、容許本地「無邪」之禮/178
二、禁止「邪」禮/183
三、結論/197
第七章 皇帝對耶穌會士葬禮的撫恤/199
一、葬禮血卹典/199
二、利瑪竇的墓地/203
三、湯若望的平反/207
四、安文思、利類思葬禮上的恩榮/209
五、南懷仁葬禮的全套血卹典/215
六、結論/224
第八章 結論:織布的比喻/227
一、分析的框架/227
二、交織的葬禮/235
三、交織的有效禮儀團體/244
四、葬禮與身份塑造/250
附錄/254
縮略語/257
引用文獻/259
視頻
禮儀的交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自然科學專業是什麼,愛揚教育網,2020-12-30
- ↑ 社會意識與社會意識形態,道客巴巴,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