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祁雋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祁寯藻

{{{國家}}}
族裔 漢族
出生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逝世 同治五年(1866年)
出身
  • 嘉慶十九年甲戌科進士出身

祁寯藻(1793年-1866年),叔穎,又字春圃,淳甫,晚年諱清同治帝載淳名改號實甫,又號觀齋息翁,壽陽平舒村人。他是清乾隆年間史學家、地理學家祁韻士之第五子。幼少時從父讀書,淹貫經史。

生平

裁革新生紅卷陋規,湘人對他稱頌不已

祁寯藻為為壽陽祁氏第十六代裔孫,是祁韻士的第五子,自幼聰明過人,四歲開始識字,六歲入家塾,十歲寫作文,讀書過目不忘,被人們譽為神童,十二歲時賦《春草詩》以見志。江寧布政使祁宿藻之兄。

嘉慶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歲的祁雋藻赴京參加會試中進士,因成績優異,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嘉慶二十年(1815年),其父祁韻士逝世,祁雋藻守孝三年。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四月,祁雋藻被授翰林院編修,從此步入仕途。

道光元年(1821)三月祁雋藻奉旨入值南書房行走。道光三年(1823年)任湖南學政。學政是清代各省管理學校教育事務的官員,其位在巡撫後,由朝廷親自派任。他在任學政期間,廢除了新生紅卷陋規,重新恢復童生複試黎明入場的慣例,並取消了考生所交的選拔優生試卷費,受到了湖南人民的稱頌。

道光十二年(1832年),祁雋藻「由庶子連擢侍講學士、通政司副使、光祿侍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一歲中凡四遷」,從正五品官一躍升到從二品的六部副長官。 道光十四年(1834年),祁雋藻因母逝回壽陽老家守孝,期間著《馬首農言》。道光十六年(1836年),守孝終,回朝任兵部右侍郎,後轉任左侍郎。道光十七年(1837年),調任戶部右侍郎並簡放江蘇學政。

【主張禁煙,抵抗侵略】與【整頓鹽政改革漕運】

主張禁煙抵抗侵略:道光十八年(1838年)全國開展禁煙運動,時任江蘇學政府的祁寯藻積極支持禁煙運動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張,他寫了宣傳禁煙的《新樂府》詩三章,刊布江蘇各處教導民眾,勸誡百姓要珍愛生命,遠離鴉片;道光十九年(1839年)九月,祁雋藻調補吏部右侍郎。十二月,補授都察院左都御史。 道光二十年(1840年),祁寯藻受朝廷派遣,與黃爵滋赴福建和浙江會同閩浙總督鄧廷禎查辦禁煙和海防事宜,作為一個愛國朝廷大員,積極投入到反對列強侵略的鬥爭中。整頓鹽政改革漕運:祁寯藻任戶部尚書期間,政績卓著,堪稱官場楷模,在鹽政和漕運這兩件關乎國策的大事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請便道省墓,途次聞宣宗崩,過里門不入

(1841年),閏三月任戶部尚書。九月任軍機大臣。(正一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任經筵講官,為皇帝研讀經史。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祁雋藻主持戶部籌辦恢復海運。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二月祁雋藻任上書房總師傅,七月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管戶部三庫事務。十月,奉旨會命赴甘肅偕琦善按前任總督布彥泰清查舛誤、縱容家丁,下嚴議。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二日,回京,請便道省墓,途次聞宣宗崩,過里門不入。

常以「君明臣直」進諫,對咸豐帝有過相當影響

文宗即位,拜體仁閣大學士,仍管戶部。鹹豐元年(1851年),鹹豐帝廣開言路,採納百官諫言,銳意圖治。罷免了穆彰阿耆英琦善等對外妥協的大臣,起用了林則徐姚瑩等名臣,任命祁雋藻為首席軍機大臣,兼管戶部事務。祁雋藻成為當時左右樞務的重臣。 鹹豐二年(1852年)祁雋藻爵太子太保銜。時咸豐帝問其用人行政之道,他答以言路為國家氣脈,氣脈通,無論強弱,均以為國。鹹豐三年(1853年),上臨雍充進講官。在此期間,他常以「君明臣直」進諫,對咸豐帝有過相當影響。鹹豐四年(1854年),因與權臣肅順不合,稱疾,以大學士軍機大臣,奏請皇帝允其致仕。 同治元年(1862),被垂簾聽政的慈禧特詔起用,命以體仁閣大學士銜授禮部尚書。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學,命他授讀。

予告大學士祁雋藻學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晉贈太保,諡文端

於同治五年(1866年)病逝,終年七十四歲。晉贈太保,祀賢良祠,命鍾郡王奠醊,諡文端。擢其子編修世長以侍讀用。 在他逝世後,皇帝給予極高的評價,「予告大學士祁雋藻學粹品端,忠清亮直,加恩晉贈太保,諡文端,照大學士例賜,入祀賢良祠。」 兵部主事王軒為祁雋藻撰寫了輓聯:「河山壯三晉,萃漢儒名物,宋儒名理,而為名臣,中外鹹知如聖喻,所云名世鄉邦並司馬;冠冕尊四朝,統僑古遺愛,肸古遺直,而憗遺老,親賢不避宜夫子,只嘆遺徽家世繼黃羊。」

忠清亮直,為政清廉,舉賢薦能,剛直不阿,政績卓著,有「半副鑾駕」之譽

祁寯藻為官時,清王朝正處於內憂外患之際,國難重重,民不聊生,不少官吏趁機大肆貪污,人民苦不堪言。而祁寯藻卻仍能做到清潔自廉,出淤泥而不染,在朝輔政五十餘年,將「清、慎、勤」三字箴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刻骨銘心,一生踐行。 咸豐帝年間,他為體仁閣大學士兼任講官,為咸豐帝講治國方略,授用人之道;同治年間,他在弘德殿為同治帝授課,朝夕納誨啟沃。所以,人們稱他為「三代帝王師」。一個人一生能為三代皇帝授課,實乃罕見。祁寯藻一生忠清亮直,為政清廉,舉賢薦能,剛直不阿,政績卓著,有「半副鑾駕」之譽。他的施政主張,多被皇帝採納,對朝政頗有影響,皇帝稱他為「賢臣」,民眾稱他為「清官」,歷史官員中能二者兼得者,實為少數。[1]

提倡樸學,延納寒素,士林歸之

寯藻提倡樸學,延納寒素,士林歸之。疏言:「通經之學,義理與訓詁不可偏重。後學不察,以訓詁專屬漢儒,義理專屬宋儒,使畫分界限,學術日歧。」因舉素所知寒士端木埰鄭珍莫友芝閻汝弼王軒楊寶臣,經明行修,堪資器使。又疏言:「軍興以來,不講吏治,請下中外大臣,保舉循吏及伏處潛修之士,以備任用。」自舉原任同知劉大紳、按察使李文耕、大順廣道劉煦,請宣付史館入循吏傳。又薦直隸知縣張光藻陳崇砥王蘭廣,山東知縣蔣慶第,山西知縣程豫吳輝祖及江南優貢端木埰,山西舉人秦東來。並嘉納允行。屢以病乞休,三年,詔許致仕,食全俸。[2]

祁寯藻書法深厚遒勁,《清代翰林傳略》稱其為「一代書宗」

世稱「三代帝師(道光、咸豐、同治)」「四朝文臣(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壽陽相國」的祁寯藻,還是一位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 祁寯藻一生集詩近3000餘首,自編《谷曼谷九亭集》十二卷,被人尊為道光年間詩壇領袖。陳衍在《石遺室詩話》中稱「祁文端為道、咸間巨公工詩者」;劉禺生撰《世載堂雜憶》說「當時都下以名高位重之祁雋藻、陶澍(shù )、張洋河等為領袖,雲集都下」,對他在京都詩壇的地位作了肯定。其書法更是清代書壇承上啟下的一代宗師,由小篆入真、行,出顏、柳,參以山谷,深厚遒勁,自成一格,其突出特點是:點畫神清骨秀,氣血豐勻;行筆婉暢妍美,爽健洞達;結字平和峻麗,雍容端莊。《清代翰林傳略》稱其為「一代書宗」。[3]

着述

祁寯藻儒學博大精深,精訓詁,善詩賦,曾給道光、咸豐、同治三帝當講官與老師,還教同治書法,世稱「三代帝師」。 著作有:馬首農言14篇 ; 䜱䜪亭集初集 32卷,續集 12卷,雜著 2種 ; 勤學齋筆記 ; 皇朝諡法考 6卷  ; 說文解字繫傳 40卷,附校勘記 3卷/祁寯藻校勘 ; 皇朝藩部要略 18卷,附表 4卷/祁寯藻跋 ; 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並額/祁寯藻正書 ; 鴻雪因緣圖記 3集/祁寯藻序 ; 鴿亭集 44卷.


其傳世的書法墨寶及碑刻亦甚多

祁寯藻 行書論畫,173.5×40cm,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龍門李偃藏郭恕先寒林晚山圖,雖託李鹹熙舊本,自出新規勝概。 風乾木老,涉明水淨,煙開霧合蓋是江皋舊遊,使人有窮悴之嘆, 筆跡天放,不入畦畛。然氣攝萬山,隨意取之,往往得於形似外。

軼事

咸豐四年(1854年)八月曾國藩湘軍攻克太平軍占領的武漢,咸豐帝聞捷色喜說,沒想到曾某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在傍的軍機大臣祁寯藻卻道:「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


參考文獻

  • 《清史稿》卷385
官銜
前任:
卓秉恬
兵部漢尚書
道光二十年二月丁卯-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丙寅
(1840年3月9日-1841年5月2日)
繼任:
許乃普
前任:
卓秉恬
戶部漢尚書
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丙寅-道光三十年六月癸亥
(1841年5月2日-1850年7月11日)
繼任:
孫瑞珍

Template:嘉慶十九年甲戌科殿試金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