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戶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戶牛
圖片來自compathy

神戶牛肉[1],根據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的定義,是出產於日本兵庫縣但馬牛肉。但馬牛是和牛的一種,飼養方式獨特,其肉則為日本料理中的珍饈,特性表現為美味、肥嫩以及外表所呈現出的大理石紋理,可以做成牛排壽喜燒涮涮鍋鐵板燒刺身

它不僅在日本國內,神戶牛肉在海外知名度也相當高,是世界高級牛肉的代名詞。與松阪牛近江牛並稱為日本三大和牛之一。

由來

牛在二世紀進入日本,用於稻米生產。日本多山的環境使得不同區域的牛的種群特異性發展。純種牛的但馬牛從日本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到現在都保持了純正的血統。1983年「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成立,為神戶牛肉設立了標準。

日本

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持有神戶牛肉的商標,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 必須是兵庫縣內但馬牛血統進行持續交配的後代。
  • 只有未產過子的母牛和被閹割的公牛育肥後才能成為神戶牛
  • 必須由兵庫縣內指定的生產者繁殖育肥。
  • 只能在兵庫縣的神戶市西宮市三田市加古川市姬路市屠宰和處理。
  • 但馬牛的骨腿肉都是通過日本肉食等級劃分協會進行分級和評價的。將脂肪混雜率,肉的色澤(肉色),肉的紋理細緻緊湊程度及纖維的細膩程度,脂肪色澤和質量作為評價對象分5級進行評價。神戶牛肉需要達到4級或5級。
  • 表示「霜降」程度的BMS指數在6級以上。「但馬牛」的特性是肌肉纖維細膩,有細雪花狀脂肪的特點。「霜降」是指這些細的花紋分布很多的狀態。
  • 紅肉比率是A-B級。
  • 一頭牛屠宰得到的骨腿肉不能超過470公斤。骨腿肉是指除去皮、頭、內臟等部位。但馬牛原本的骨腿重量平均在400kg左右,比全國的平均重量輕將近50kg,如果過大,會損害紋理細膩的肉質。
  • 肉質細膩,細緻緊湊程度卓越。

在繁殖農家處培育8-9個月後小牛被出售到子牛市場,在育肥農家處大概需要花兩年的時間育肥,所以應該是出生後30-32個月的牛才能在骨腿肉市場上出售。特別是但馬牛通常需要比一般的黑毛和牛多飼育2-4個月。神戶牛吃稻草等乾牧草,加入一些有營養的混合飼料(大豆及玉米、大麥、麩子等各種成分的混合物),決不吃鮮草。其脂肪熔點較一般牛低。每年大概有5500頭被作為但馬牛出售的牛,由於神戶牛的認證非常嚴格,其中有大約3000頭牛被評定為神戶牛。因此神戶牛肉在日本牛肉市場僅佔0.06%,是非常高檔的食品。

海外出口

2012年,神戶牛肉業界組織鑑於神戶牛肉在本地銷售不理想,加上農作物關稅廢除等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推動,決定首度向海外出口神戶牛肉。2012年2月2日首批神戶牛肉出口到澳門。2012年7月輸出神戶牛肉到香港

2012年11月29日首次出口到美國。現在也出口到新加坡泰國。 台灣很早就進口和牛,2001年日本爆發牛腦海綿狀病變,香港於2001 年9月起已禁止日本牛肉進口,日本2003年停止牛肉輸台,2010年日本發生最後一例狂牛症,2017年10月,和牛恢復出口到台灣

假冒

因為神戶牛肉名聲在外,在海外常被仿冒。如美國就有神戶型牛肉,是和牛與安格斯牛雜交的產品,肉品供應商希望複製神戶牛肉的生產傳統,稱他們的牛肉與神戶牛肉只有外觀上的不同,而價格則便宜很多。這種牛肉顏色更深,味道更重。

其他國家還有將一般牛肉直接標註為神戶牛肉的情況,尤其是「神戶肉流通推進協議會」未持有該地區的「神戶牛肉」商標的情況下。


參考文獻

  1. 神戶牛肉的品牌是如何打造的,supermedia,22/1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