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1]。
“ |
男國藩跪稟 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讀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順遂,無任歡慰!男今不得差,六弟鄉試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內憂,然男則以不得為喜。蓋天下之理,潢則招損,亢則有悔,日中則昃,月盈則虧,至當不易之理也。男毫無學識,而官至學士,頻頻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強,可謂盛極矣。 現在京官,翰林中無重慶下者,惟我家獨享難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懼,不敢求非分之榮,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為慮,則大慰矣!況男三次考差,兩次已得,六初次下場,年紀尚輕,尤不必掛心也。 同縣黃正齋,鄉試當外簾差,出闈即患痰病,時明時昧,近日略愈。男癬疾近日大好,頭面全下看見,身上亦好了。在京-切自知謹慎。男謹系。(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
” |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九月十七日接讀家信,喜知堂上各位老人身體安康,家務順遂,非常欣慰!兒子今年不得差。六弟鄉試沒有考取,想必堂上大人不免憂慮。然而兒子卻反而以不得差而高興,因為天下的道理,太滿就會招致損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敗亡,太陽當頂便會西落,月亮圓了就要殘缺,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兒子一點學識也沒有,做官做到學士,多次得到不該得的榮譽,祖父母、父母又都康健,可說是盛極一時了。
現在的京官翰林里沒有喜事頻傳,只有我家獨享這種難得的福澤,因而兒子時刻不安、戰戰兢兢,不敢謀求非分的榮寵,但求堂上大人睡眠飲食正常,全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運。千萬不要因為六弟沒有考中而憂慮,那我就大為安慰了。何況兒子三次考差,兩次得差。六弟初次考試,年紀還輕,更不必掛心。
同縣黃正齋,鄉試時在外當簾差,出考場就犯痰病,有時清醒,有時不清醒,近日稍微好些。兒子癬疾近日好多了,頭上臉上已一點看不出,身上也好了九分了。兒子在京城自知一切小心謹慎。 兒子謹稟。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2] 、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和清朝社會末期的重要資料。曾國藩繼桐城派之後,溯源經史,別立湘鄉派,行文鎮定,形式自由,於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視頻
稟父母·不敢求非分之榮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家書的典範 《曾國藩家書》 ,搜狐,2015-12-11
- ↑ 左宗棠——我國晚清時期的重臣,趣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