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曾國藩家書)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1]》、《為政篇》、《用人篇》。

《曾國藩家書》共收錄曾國藩家書435通,其中《與祖父書》14通,《與父母書》48通,《與叔父書》9通,《與弟書》249通,《教子書》115通;另附《致夫人書》、《教侄書》等7通,包括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

為政篇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

譯文

兒子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

九月十九日寄出第十七封信,十月初五寄出第十八封信,想必已經收到。十二、十三、十四日裡皇上賜的誥軸用的寶物,大約十八日可以領到。同鄉夏階平母親仙逝,二十日起程回湖南。兒子因他身穿孝服,不便托帶誥軸,又怕他在路上拜客,會耽擱。祖母大人於月末二十九日大壽,如果趕緊送回,還可在壽辰日迎接誥軸,所以特地叫四弟整裝離京,專門送誥軸回家,與夏階平同行,預計下個月十七、十八日可到漢口。漢口到岳州,不過三四天,岳州風順就坐船,風不順就雇轎,大概五天可以到家。四弟到省城即請專人回家,以便家裡辦事,迎接誥命。

世事難料,恐怕四弟路上有風水的阻隔,不能趕上祖母壽辰,也不一定。家裡做生日酒,暫且不必辦理接誥封的事。若四弟能到,二十七日有信,二十八日辦鼓手、香案,二十九日接誥。如二十七日沒有四弟到省城的信,二十九日只辦壽筵,明年正月初八接誥。假使四弟不回而另托別人,不僅二十九日趕不上,恐怕初八也接不到,這就是兒子要特意請四弟送回去的原因。

四弟幾千里來京城,他的意思不想急於回去。兒子與國子監祭酒車意園先生商議,叫四弟在國子監報名,先交幾十兩銀子,就可以給頂戴。兒子於是給四弟報名,先繳三十兩,其餘等明年陸續繳納,繳完那天,即可領到執照。兒子這麼打發四弟,四弟也高興地表示感謝,並且說願在家裡幫堂上大人照料家事,不願再應小考,兒子也覺得可行。

兒子等在京城身體康健,兒媳婦生女後也平安。六弟決定留在京城。九弟在江西,有來信說很好。陳岱雲待他好像親弟弟,飲食教誨,很感動人。書法也大有進步。然而沒有緣由去依靠別人,究竟還是不合適。兒子寫信給九弟,囑咐他今年同郭筠仙同行回家,大約年底可以到家。兒子在京城一切用度,自有調停,家裡不必掛念。 兒子謹稟。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2]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和清朝社會末期的重要資料。曾國藩繼桐城派之後,溯源經史,別立湘鄉派,行文鎮定,形式自由,於點點滴滴的真實生活中見真情、蘊良知,充分體現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視頻

稟父母·請四弟送歸誥軸 相關視頻

《曾國藩家書--修身篇》三、稟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曾國藩家書里說:欲成大事,「明強」為本,兩字蘊含着怎樣的智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