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祿星為中國神話中的財神,與福星、壽星並稱為「福祿壽」的天神,與壽星皆立於福星之側。
簡述
祿星是漢族民間信仰中主管功名利祿的星官。和天官福星一樣,他也是由一顆星辰演化而來。但他的形象變化卻遠比福星要複雜許多:有人認為他就是著名的文昌星也稱文曲星,保佑考生金榜題名。也有人認為他原本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道士,擅長彈弓射擊,百發百中。還有人認為他就是那位著名的美男子兼亡國之君—,五代十國時期後蜀皇帝孟昶。因為他英俊瀟灑的形象,博得眾多女性的好感,最終又附會他為最出名的送子神仙張仙。 明朝以後,漢族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最受歡迎的三個福神[1],作為漢族民間吉祥如意象徵,故漢族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牆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傳說
祿神原是星神,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文昌宮。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史記•天官書》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之後,祿星遂成為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後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文昌帝君」[2]。
梓潼神張亞子本為地方神,是由歷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靈。張亞子本是蜀人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併而成的神靈。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為雷澤龍神。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後人遂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張亞子便成為梓潼神。民間又逐漸形成了有關張亞子的傳說,這些傳說是在蜀人張育事跡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或張惡子。《華陽國志》記載梓潼縣有一座廟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為張亞子。 《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動後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十六國春秋輯補•後秦錄》則補充說,姚萇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來到梓潼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惡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後果然稱帝,於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來祭祀張亞子。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亞子名聲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據說,唐玄宗宿七曲山,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台」遺蹟。唐廣明二年(881年),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由於唐朝帝王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為全國性的大神。
福祿壽三星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願長輩幸福長壽。道教創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三星也是許多民間繪畫的題材,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着金元寶,壽星托着壽桃、拄着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徵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
視頻
祿星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興台門面|威嚴聳立,三星報喜台 ,搜狐,2019-03-15
- ↑ 祿神原是考試神「文曲星」,騰訊網,201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