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禪讓(拼音:shàn ràng),是指統治者生前活着的時候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禪」意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薦」,「讓」指「讓出帝位」。
堯是黃帝以後比較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前,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於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唐堯傳位給虞舜,同時傳了允執厥中四個字;虞舜傳位給大禹,成為五千年治國的國家哲學。人們世代尊稱堯舜禹為上古先王,堯舜禹相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1]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禪讓
- 外文名 ;abdicate and hand over the crown to another person
- 定 義 ;統治者生前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
- 起 源 :五帝時期
歷史概況
中國上古五帝時代(公元前2337年—公元前2110年)產生中國領導人的制度。在實行「禪讓」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時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實行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位制,國家最高領導人在風姓家族中產生。該制度於公元前2338年被廢除。五帝時代是所謂「公天下」時代,實行一種「擬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以產生國家領導人的制度,這是一種非血統的或稱「擬血統」的王位繼承制。從黃帝開始,王位基本上不傳於嫡系長子。黃帝姬姓,禪位於嬴姓少昊;少昊禪位於黃帝的孫子顓頊;顓頊先傳位於嫡長子(稱「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顓頊族子嚳繼承,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帝嚳傳位於兒子帝摯;帝摯禪位於異母弟伊祁姓的堯;帝堯禪位於姚姓的舜;帝舜禪位於姒姓的禹。
相傳堯年老的時候,舉行部落聯盟議事會,各部落領袖都推舉舜為繼承人。堯便對舜進行了3年考核,認為他可以勝任,就命舜攝政。舜的政績得到各方肯定,於是帝堯舉行禪讓儀式,在祖廟裡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薦舜來做自己的繼承人。堯死後,便由舜繼任為國家領導人。舜繼位後,也用同樣的方式選拔國家領導人。經過治水考驗,各方意見認同大禹的表現,於是帝舜舉行禪讓儀式,在祖廟裡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薦大禹做自己的繼承人。禹在舜死後便成為國家領導人。禹繼位後也以同樣方式先後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補繼承人,只是似乎沒有正式舉行過正式的禪讓儀式。這種經過各方諸侯以民主協商的方式推舉國家領導人的作法,反映了中國五帝時代複雜的部族政治現狀,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結果。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以後歷代相沿。禪讓制名存實亡(所謂「名存實亡」,是指後代王朝開國實行世襲制前,仍然有一次重大的「禪讓」儀式,如商朝開國的時候,商湯召開三千諸侯大會,會上商湯「三讓王位」;明朝開國的時候,朱元璋也曾「三讓王位」。「三讓王位」與其說是政治表演,不如說是遠古禪讓制度的孑遺)。
傳說時代
傳說黃帝以後,出觀了堯、舜、禹三個著名的領袖。關於他們「禪讓」的故事,古書有不少記載。
堯,號陶唐氏,是帝嚳的兒子、黃帝的五世孫,居住在西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一帶)。堯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和大家一樣住茅草屋,吃糙米飯,煮野菜作湯,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塊鹿皮禦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爛不堪絕不更換。老百姓擁護他,如愛「父母日月」一般。
堯在位七十年後,年紀老了。他的兒子丹朱很粗野,好鬧事。有人推薦丹朱繼位,堯不同意。後來堯又召開部落聯盟議事會議,討論繼承人的人選問題。大家都推舉虞舜,說他是個德才兼備、很能幹的人物。堯很高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並考驗了三年才將帝位禪讓給舜。
舜,號有虞氏,傳說是顓頊的七世孫,距黃帝九世,出生於諸馮(在今山東省境內)。舜接位後,親自耕田、打漁、制陶,深受大家愛戴。他通過部落聯盟會議,讓八元管土地,八愷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澤,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會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堯的樣子召開繼位人選會議,民主討論。大家推舉禹來做繼承人。舜到晚年身體不好,依舊到南方各地去巡視,竟然病死在蒼梧(今湖南省境內)的途中。舜死後,禹做了部落聯盟的首領。 堯舜「禪讓」的歷史傳說,反映了上古中國的民主制度。
戰國時期
公元前316年,燕王姬噲禪讓給國相子之。燕太子平與將軍市被圖謀復辟未成,反被百姓所殺。齊國趁機進攻燕國,燕噲與子之雙雙被殺。趙國送公子職回燕國稱王,即燕昭王。關於燕昭王是燕太子平還是公子職,歷來多有爭議,現代出土的「燕王職戈」證明燕昭王當為公子職。 公元前299年,趙武靈王趙雍禪讓給兒子趙惠文王趙何(內禪),自稱主父。主父欲封公子章為代王,圖謀分裂趙國,大臣李兌與公子成發動沙丘宮變殺公子章,主父困於宮中,求食不得,被活活餓死。
分類
「禪讓」可分「內禪」與「外禪」,「內禪」為帝王將帝位讓給同姓人,「外禪」謂天子禪位於外姓,如堯讓位於舜。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