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參


福參(學名:Angelica morii Hayata):是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當歸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四川東北等地,生長於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高山灌叢以及草地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學名 福參 傘形目
別稱 土人參、上當歸、土參、山芹菜、天池參 傘形科
植物界 前胡族
被子植物門 當歸屬
雙子葉植物綱 分布區域 中國浙江:福建、台灣等地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根圓錐形,稍彎曲,長約至10厘米,棕褐色。莖直立,少長5-15厘米。

基生葉葉柄長可達20厘米,葉柄基部膨大成長管狀的葉鞘,抱莖,背面無毛;葉片輪廓為卵形至三角狀卵形,長7-20厘米,寬12-17厘米,末回裂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常3裂至3深裂,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端尖,有緣毛,無柄或有短柄,兩面無毛或沿葉脈有短毛;頂部葉簡化成短管狀鞘。

復傘形花序花序梗長5-10厘米,有短柔毛,總苞無或有1-2片,早落;傘輻10-14 (-20);小總苞片5-8,線狀披針形,有短毛,比花柄長或等長;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花黃白色;萼齒小或不明顯;花瓣長卵形,無毛,頂端內折,中脈明顯;花柱基短圓錐形。

果實長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無毛,背稜線形,側棱翅狀,比果體狹,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或略凹入。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浙江福建台灣等地。生長于山谷溪溝石縫內。模式標本產自我國台灣。

藥用價值

根入藥,用於脾虛泄瀉,虛寒咳嗽、蛇咬傷、腫脹等症。

性味

味辛;甘;苦;性溫

功效

溫中益氣

主治

脾虛泄瀉;虛寒咳嗽;蛇傷

功效分類

健脾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本品給小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使小白鼠自發活動減少,給蛙皮下注射,能預防因注射士的寧引起的驚劂[註 1]。給麻醉貓、犬作靜脈注射有顯著降壓作用,切斷兩側迷走神經,未影響其降壓作用,具在降壓同時出現呼吸興奮現象。對離體蛙心有抑制作用,能使蛙腹直肌收縮,此作用不能完全被箭毒所阻斷。

化學成分

根含補骨脂素(psoralen),香柑內酯(bergapten),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北美芹素(pteryxin),3(R)-3-已酰氧基-4-千里光酰氧基-3,4-二氫邪蒿素[3(R)-3-acetoxy-4-senecioyloxy-3,4-dihydroseselin)。

名家論述

藥性考》:福參出閩浙,頗似人參,而性味辛熱,虛寒病宜之。多食則喉痛,故知性熱。

綱目拾遺》:建參,儼如台參,中油熟,一種大者,惟不能純透,亦有蘆,無竹節紋,味亦苦甘,以竹刀剖之,心空不似遼參之堅實。亦清補,患風火牙痛,煎湯漱口立愈,則性又帶寒散,或言其性熱者,猶未確也。

金御乘方》:建人參性熱,獨不宜於產婦。與遼參形色氣味真相似,但遼參入口回味生津,此則回味稍澀,故功用亦殊。

福建中草藥》:福參,在福州地區多作為中藥黨參配方使用。其功效有兩種說法:一、認為與黨參應用相同I 二、多數認為性味偏於辛溫,對虛寒症療效較好,對陰虛症效果比黨參差,或不能應用。

藥性考》:益氣。

選方

  • 治脾胃虛寒泄瀉:
  1. 福參三至五錢,金櫻子干根五錢,淮山藥三錢,苡米三錢。水煎服。
  2. 有福參五錢,大棗五錢,水煎服。
  • 治虛寒咳嗽:
  1. 福參五錢,桂圓乾五錢。水煎服。
  2. 福參五錢。早米一盞同炒焦黃,水煎,酌調冰糖服。(選方出《福建中草藥》)

注釋

  1. 「驚劂」:驚厥(convulsion)俗稱抽筋、抽風、驚風,也稱抽搐。表現為陣發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動,多伴有兩側眼球上翻、凝視或斜視,神志不清。有時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牽動,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發作時間多在3~5分鐘之內,有時反覆發作,甚至呈持續狀態。是小兒常見的急症,尤以嬰幼兒多見。6歲以下兒童期驚厥的發生率約為4%~6%,較成人高10~15倍,年齡愈小發生率愈高。驚厥的頻繁發作或持續狀態可危及患兒生命或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後遺症,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和健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