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泉山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泉山森林公園

中文名: 福泉山森林公園

地理位置: 瑞安市西北部

海 拔: 600米

規劃面積: 1490公頃

福泉山森林公園位於瑞安市西北部,與瑞安市區和溫州市區約20公里,海拔一般在600米左右,最高峰盤古樓尖836.6米,規劃總面積1490公頃,森林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達到91.8%。由於受長期水流侵蝕和岩石風化作用的影響,造成了森林公園豐富多姿的地貌景觀,山峻坡陡,壁峭崖懸,溝壑幽深,飛瀑深潭。[1]

歷史記載

福泉山橫跨陶山、桐浦,被譽為「洞天福地」,還曾被《辭源》、《四庫全書》、《溫州府志》、《瑞安縣誌》等多本書籍記載為「陶弘景隱居修煉之所」;山上有升仙壇、煉丹岩、種玉畦、洗藥池等遺蹟,其地名「白雲嶺」源自於陶弘景的一首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陶山,縣西三十里。陶弘景嘗居此,因名……又西五里曰福全山,《道書》以為第三十三福地,山之北有白雲嶺。」這裡記載的「福全山」即是福泉山。

森林資源

公園內植物茂密,資源豐富,擁有許多優良珍貴樹木和野生動物資源,據調查,公園內共有植物896種,有國家和省保護的銀杏、南方紅豆杉、金錢松、杜仲等,野生動物中脊椎動物有308種,有獼猴、穿山甲、短尾猴、小靈貓等國家、省級保護動物。繁茂的森林植被,豐富的物種資源,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森林植物景觀,為遊人創造了一個清新優美的遊憩休閒場所。

自然景觀

公園內岩形千姿百態,岩間萬花呈艷,在峰巒溪谷間,遍布着多姿多彩、象形肖物的奇岩怪石。在海拔800多米的盤古樓景區,雲霧瀰漫,形成壯觀的盤古雲海等自然景觀。

福泉寺

福泉寺門口茂林修竹,有着得天獨厚的山間靈氣。幽深的竹林間迂迴,見到很多石刻牌匾、石雕龍柱。其中有清道光年間貢生孫沫所寫的「跡著名山」,石柱上還有「洞天福地」、「清道光四年」、「清道光十九年」與「民國八年」等字跡。

據清嘉慶《瑞安縣誌》記載,福泉寺始建於明萬曆三年(公元1575年),曾多次重建與擴建。自1958年起,福泉寺被福泉林場所用,當作福泉林場的辦公室長達50年。2003年開始,我與當地人商議重建福泉寺,在交通不方便,無經濟基礎下發起重建工作,現在已恢復完成福泉寺三進的原貌。

福泉

福泉寺的東邊的一條小溪就是福泉。據傳,在當年,陶山一帶曾流行瘟疫,老百姓到福泉山上向陶弘景求藥問醫,他每天接待的人過多,根本忙不過來,這可怎麼辦呢?陶弘景急中生智,把所研製的百藥和多年煉就的丹藥投入溪水中,溪水順流而下,陶弘景祈禱着,願飲到溪水的人平安無事。

此舉果然奏效,喝了溪泉水的百姓平安無事。後來,當地人為了紀念陶公,就把這溪水稱作「福泉」,而把陶公修煉的地方改建成了福泉寺。

種玉畦

據乾隆《溫州府志》記載:「種玉園,在山頂,廣一十五丈,陶弘景嘗種白谷於此山」。而乾隆欽定編纂的《四庫全書》史部《雍正·浙江通志》稱,「谷,《瑞安縣誌》福全山陶隱居嘗種於此,色如玉,因名其地為種玉畦」。

四庫全書》及《浙江通志》為清代皇家和地方官方重要文獻,證明當年陶公所種植的「白谷」確為稻穀無疑。吳鵬還有《種玉畦》詩云:「陶公仙去玉畦空,剩有白雲護壟東」。

這片被稱為種玉畦(種玉園)的地方,就在福泉寺前。走過福泉寺南面的一條山嶺,來到種玉畦,這裡早已沒有種植的農作物了。

真誥岩

俗稱煉丹岩,離福泉寺大約200米,岩高30多米。記者站在岩上往下看,下面是百丈深淵,懸崖峭壁,令人毛骨悚然。「在上個世紀,曾有幾位福泉林場的工作人員攀爬至岩底,他們在岩底看到,岩石上留着深深的腳印和靜坐的印痕。

據傳,陶公隱居福泉山中時,每天凌晨寅時起床,到煉丹岩上靜坐閉目練功,有空就會在幾座山峰間「閒逛」。

元天曆進士林泉生曾到此作詩《真誥岩》,其中有云:「岩頭獨坐洗塵耳,消此兩間清潺援。」

人文傳說

福泉山還有迷人的人文傳說,有1937年浙閩特委書記組織練兵的練兵場和在福泉寺留下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石碑等。建於唐克成二年的白岩聖廟,是道教勝地,近來香火很盛。迷人人文傳說,給福泉山森林公園留下了豐富文化遺產。

陶弘景在醫藥方面作出的貢獻,不僅只在福泉山中所流傳的幾個故事。據史書記載,他科學整理了《神農本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的新藥,寫成《本草經集注》7卷,共記載藥物730種,還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相傳,陶公採藥並種下甘蔗作為藥用,為窮人治病,分文不取。大家為感謝他的恩德,將他住過的地方稱為「陶山」,種藥的地方稱為「藥齊」,那山則稱為「藥齊頂」,甘蔗稱為「陶蔗」。

參考來源

福泉山下 蔗里陶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