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漢時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漢時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秦漢時期

合稱: 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時期的合稱

公元前221年: 秦滅六國

秦漢時期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時期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首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統一,秦王政改號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開始實行全面的統一。然而由於缺乏歷史經驗,秦朝經二世而亡。在經過短暫的分裂之後,漢朝繼之而起,並基本延續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1]

基本信息

秦漢時期是中國秦漢兩朝大一統時期的合稱。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首次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統一,秦王政改號稱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秦始皇廢封建,立郡縣,開始實行全面的統一。然而由於缺乏歷史經驗,秦朝二世而亡。在經過短暫的分裂之後,漢朝繼之而起,並基本延續秦的制度,史稱「漢承秦制」。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時期。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前221年秦滅其他六國後統一了中國主體部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定都咸陽(今西安附近)。由於秦王嬴政自認「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於是改用皇帝稱號,自封始皇帝,人稱秦始皇,傳位後的皇帝稱二世,直至千世萬世。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權的確立,取代了周朝的諸侯分封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馳道,並連接了戰國時趙國、燕國和秦國的北面圍城,築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以抵禦北方來自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的侵襲。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為丞相,並聽其意見,下令焚書坑儒(有部分學者對這一行為是否確實存在有爭議),收繳天下兵器,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馬俑等。部分史學家對以上事件存有懷疑,認為由於秦始皇的一系列激進改革得罪了貴族,平民無法適應,才在史書上留此一筆。

發展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滅其他六國後統一了中國主體部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定都咸陽(今西安附近)。 秦始皇趙政由於秦王贏政[1][2]自認「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於是改用皇帝稱號,自封始皇帝,人稱秦始皇,傳位後的皇帝稱二世、三世,直至千世萬世。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中央集權的確立,取代了周朝的諸侯分封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馳道和直道,並連接了戰國時趙國、燕國和秦國的北面圍城,築成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以抵禦北方來自匈奴、東胡等遊牧民族的侵襲。

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為丞相,並聽取其意見,下令「焚詩書」,收繳天下兵器,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馬俑等。部分史學家對以上事件存有懷疑,認為由於秦始皇的一系列激進改革得罪了貴族,平民無法適應,才在史書上留此一筆。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於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殺害太子扶蘇即位。但十個月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包括六國遺臣等野心家乘勢作亂,前206年劉邦圍攻咸陽,秦王子嬰自縛出城投降,秦亡。此後,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四面楚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至此結束。漢高祖劉邦登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開始。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並與羅馬、安息(帕提亞)、貴霜並稱為四大帝國。漢武帝實行推恩令,徹底削弱了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實現中央集權;他派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北伐,成功地擊潰了匈奴,控制了西域,還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使中國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史記》,同時這時的中國出現造紙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發展。 西漢發展到了一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國號為新。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際,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公元25年劉秀復辟了漢朝,定都雒陽,史稱東漢,而他就是漢光武帝。東漢的發展延續了西漢的傳統,此時出現了天文學家張衡。漢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訓,顯得相當開明,當時佛教通過西域到達中國,在河南洛陽修建了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階級特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也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奠基時期。 西漢時期已有藥學專著出現,如《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名醫公孫陽慶曾傳其弟子淳于意《藥論》一書。從《漢書》中的有關記載可知,西漢晚期不僅已用「本草」一詞來指稱藥物學及藥學專著,而且擁有一批通曉本草的學者。 通過境內外的交流,西域的紅花、大蒜、胡麻,越南的意苡仁等相繼傳人中國;邊遠地區的麝香、羚羊角、琥珀、龍眼等藥源源不斷地進入內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本草學的發展.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是《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該書並非出於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經歷了較長時期的補充和完善過程。其成書的具體年代雖尚有爭議,但不會晚於公元二世紀。《本經》原書早佚,目前的各種版本,均系明清以來學者考訂、整理、輯復而成。其「序例」部分,言簡意賅地總結了藥物的四氣五味、有毒無毒、配伍法度、眼藥方法、劑型選擇等基本原則,初步奠定了藥學理論的基礎。各論載藥365種,按藥物有毒與無毒、養身延年與祛邪治病的不同,分為上、中、下三品,即後世所稱的「三品分類法」。每藥之下,依次介紹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長環境,部分藥物之後還有別名、產地等內容。所記各藥功用大多樸實有驗,歷用不衰,如黃連治痢,阿膠止血,人參補虛,烏頭止痛,半夏止嘔,茵陳退黃……。《本經》系統地總結了漢以前的藥學成就,對後世本草學的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歷史事件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於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殺害太子扶蘇即位。但十個月後,陳勝吳廣大澤鄉揭竿而起,包括六國遺臣等野心家乘勢作亂,前206年劉邦圍攻咸陽,秦王子嬰自縛出城投降,秦亡。此後,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壁),四面楚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至此結束。漢高祖劉邦登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開始。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並與羅馬,安息(帕提亞),貴霜並稱為四大帝國。武帝實行推恩令,徹底削弱了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實現中央集權;他派遣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大將北伐,成功地擊潰了匈奴,控制了西域,還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使中國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史記》,同時這時的中國出現造紙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發展。

西漢發展到了一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國號為新。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際,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公元25年劉秀復辟了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而他就是漢光武帝。東漢的發展延續了西漢的傳統,此時出現了天文學家張衡。漢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訓,顯得相當開明,當時佛教通過西域到達中國,在河南洛陽修建了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秦漢時期

政治上

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首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並在西漢時期得到繼承和發展;

經濟上

經濟初步發展,這一時期經濟發展主要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之後開始南移;

民族關係

秦漢王朝都加強了對邊疆地區少數民族的有效管理,拓展了疆域,加強了內地同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對外關係

秦漢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往發展起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展,海陸絲綢之路的相繼開闢,使得秦漢文明源源不斷的傳到西方;

文化

文學藝術得到進一步發展,並取得不少領先於世界的成就,南北文化領域出現不同的特點。

秦漢時期,科學技術取得了許多重大成就,居世界領先地位。一貫為中國古代人們所重視的天文曆法、算學、醫藥學,又有了新突破。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更具開創性,它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巨大而又深遠。關於天文曆法的成就,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制訂並頒行「太初曆」。漢初沿用秦歷,即「顓頊(zhuānxū)歷」。但秦朝頒行的「顓頊曆」行用百年,誤差越來越明顯。漢武帝命天文歷算專家制訂的更科學的新曆法,太初元年(前104)編定。這部新曆法就是「太初曆」。它以正月為歲首,而且努力協調太陽紀年、太陰紀月的矛盾,因此是一部較完整,在當時也更科學的曆法。曆法對農業生產有直接指導作用。第二,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太陽黑子的準確記載。第三,張衡的科學成就。他對月食作出了最早的科學解釋,指出:「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張衡《靈憲》)他還製作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早於歐洲一千七百多年。張衡「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

關於秦漢時期的數學成就,教材內容主要介紹了《九章算術》。這是西漢最重要的一部數學專著,其成書時間不晚於東漢前期。全書共分九章,以算法應用編次,清楚地匯編了246個算術命題及其解法,形成了我國古代算學的完整體系。關於中醫、中藥學的發展,講授宜突出中醫藥理論體系形成這個核心,以華佗、張仲景的成就為重點,展開教材的主要內容。其一,簡介漢朝成書的、反映中醫藥學早期成就的兩部著作。《黃帝內經》,看來是中國古代長期以來由多人反覆修訂補充而到漢朝才編定,以樸素辯證法的思想貫串全書理論體系,形成了中醫的基礎理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全書錄有三千多種藥物,並均有詳細說明。其二,東漢末年傑出的醫生華佗,以外科手術著稱於世。華佗發明麻沸散,是世界外科麻醉術的首創。中藥麻醉劑不僅可靠、安全,還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的優點。其三,東漢「醫聖」張仲景。他的名著《傷寒雜病論》,主要是診斷中的辨症方法和切合病情的多種治法與方藥。張仲景的學術思想和有關病症的論述,為中醫臨床的辨症施治奠定了基礎。

關於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應讓學生掌握下列內容:第一,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當時的紙張殘片實物已多有出土。第二,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使原料更易尋,造價也低廉些,這使造紙術與紙的使用有了推廣的可能。第三,造紙術的外傳。對照地圖,說明外傳的情況。對於文化發展與傳播以及思想交流,紙的應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關於「哲學與宗教」,儒學、佛教、道教,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有着深刻的影響,教材首先歸納指出了兩漢時期思想領域的基本狀況: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確定儒學的統治地位;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之間鬥爭激烈,王充唯心主義泛濫之時獨樹一幟;佛教傳入,道教始創,中國古代宗教格局的基本框架形成。然後課文分門別類敘說評議了各方面的具體史實。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