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邦憲舊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邦憲舊居即博古舊居,位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崇安區崇寧路112號(原師古河上)。

特點

始建於清光緒末年,原為秦邦憲族叔秦琢如家宅。建築分為東西兩路,中以備弄和橫廊相連,院中以內廊相通,其中西路為主,共七進,分門廳、轎廳、正廳和住宅區等,第三進為正廳「既翕堂」,均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建築。1916年至1921年,秦邦憲曾隨父母租賃其第四進居住,中為客堂,東西分別為書房和臥室,庭園前石庫門額上刻有「進德修業」四字。該建築群現已改為秦邦憲紀念館,最近一次修復為2004年3月到12月[1]。舊居東側為文淵坊,其中保存有秦淮海祠遺址

背景

1935年1月,中央紅軍到達遵義後,中共中央總負責人秦邦憲(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奧托·布勞恩,又名華夫)以及擔任翻譯工作的伍修權、王智濤就住在這裡。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秦邦憲代表黨中央作關於反對敵人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會議對他在報告中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紅軍遭到的重大損失,歸咎於「反動派力量的強大」等客觀原因進行了批評,認為報告基本上是不正確的。會後不久,在由遵義出發到扎西行軍途中,常委分工決定由張聞天替代秦邦憲為黨的總負責人,秦邦憲仍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並擔任紅軍野戰政治部主任。

李德,德國人,1932年春受共產國際派遣來到中國,1933年9月到中央蘇區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顧問,遵義會議對他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一系列錯誤戰略戰術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會後他不再擔任指揮責任,但一直隨紅軍長征到達陝北,1939年離開中國赴蘇聯

博古舊居[2]原為國民黨第25軍(黔軍)周西城部副師長侯之圭私人住宅,修建於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為木結構的前後兩進、四榀三間、上下兩層的走馬轉角樓。面積541平方米。1999年,遵義市政府拔專款修復。年底,遵義會議紀念館根據多年來的調查研究,復原陳列了秦幫憲、李德的任室,同時復原陳列的還有翻譯伍修權、王智濤及警衛員黃英夫等人的住室。

視頻

秦邦憲舊居 相關視頻

航拍江蘇省無錫市

參考文獻

  1. 秦邦憲故居修復開放,新浪網,2005-05-08
  2. 博古舊居,中國共青團網,201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