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但辛棄疾也有許多與陸游不同的地方:他作為一個具有實幹才能的政治家,曾經獲得相當高的地位。 初讀稼軒詞者,僅能了解其表面之情思,玩味既深,即能領會其裡面之另一種境界,另一種光輝,而感調劑之妙用,融渾之厚味。況夔笙《香海棠館詞話》謂稼軒詞「其秀在骨,其厚在神。」所謂「其秀在骨,其厚在神」者,即指其內蘊之境界及光輝,稼軒詞之所以卓絕者在此也。以上所論稼軒詞之特點,在他家詞中,似不多見。蘇軾之詞,堂廡闊大,其長處在超曠,如《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等,其情思為超曠,而詞境亦為超曠、二者相合,非如稼軒壯詞,於豪壯之外,尚蘊含悽美之境也。美夔之詞,格調甚高,其長處在清遠,如《湘月》(「五湖舊約」)、《念奴嬌》(「鬧紅一舸」)、《慶春宮》(「雙槳蓴波」)、《點絳唇》(「燕雁無心」)等,其情思為清遠,而詞境亦為清遠,二者相合,非如稼軒閒適之詞,於閒適之外,尚蘊含鬱勃之致也。作詞能造內蘊之境,映襯情思,生相反相成之妙用,在稼軒詞中特顯,吾故表而出之。 若進而研究稼軒詞何以能有此特點,則與其才情及修養有關。蓋人生本有一種悽美之情感,故表現於文學中亦有一種悽美之境界。如《詩經》中之《鄭風》、《陳風》,《楚辭》中之《九歌》,六朝之謝跳詩,唐之李商隱詩皆是。及詞體興起,專在此方面發展,造成傳統之特性。惟具悽美之情者,往往不能壯闊,而有雄豪之情者,又多失於粗疏。稼軒雖雄姿英發,虎視龍驤,而其內心則蘊含一種細美之情感,此其天稟特異之處。蓋無細美之情感,則不能深得詞體之妙,而無英發之雄姿,則又不能具碧海掣鯨之力量以開拓詞之境域。二者相合,遂成奇蹟。稼軒喜作壯詞,而常能蘊含悽美之境者,其故在此。吾國自魏晉以降,老莊思想大興,其後與儒家思想混合,於是以積極人世之精神,而參以超曠出世之襟懷,為人生最高之境界。故居廟堂而有江湖之思,則異乎貪祿戀權之巧宦,處山林而懷用世之志,則異乎頹廢疏懶之名士。稼軒平日蓋有此種修養,雖懷立功之雄心,而無熱中躁進之弊,及退居林泉,欣賞自然,寫閒適之趣,而壯志亦並不消沈。稼軒作閒適之詞所以能蘊含鬱勃之致者,其故在此。因才情之復異,及修養之深厚,而造成詞中相反相成之妙用,渾融淵永之意味,此讀稼軒詞所應致意者也。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內容預覽
☆摸魚兒(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望飛來、半空鷗鷺。須臾動地鼙鼓。截江組練驅山去,鏖戰未收貔虎。朝又暮。誚慣得、吳兒不怕蛟龍怒。風波平步。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憑誰問,萬里長鯨吞吐。人間兒戲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功名自誤。謾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