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中三角測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空中三角測量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空中三角測量是立體攝影測量中,根據少量的野外控制點,在室內進行控制點加密,求得加密點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測量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為缺少野外控制點的地區測圖提供絕對定向的控制點。空中三角測量一般分為兩種:模擬空中三角測量即光學機械法空中三角測量;解析空中三角測量即俗稱的電算加密。模擬空中三角測量是在全能型立體測量儀器(如多倍儀)上進行的空中三角測量。它是在儀器上恢復與攝影時相似或相應的航線立體模型,根據測圖需要選定加密點,並測定其高程和平面位置。

航空攝影測量中利用像片內在的幾何特性,在室內加密控制點的方法。即利用連續攝取的具有一定重疊的航攝像片,依據少量野外控制點,以攝影測量方法建立同實地相應的航線模型或區域網模型(光學的或數字的),從而獲取加密點的平面坐標和高程。主要用於測地形圖。

歷史背景

空中三角測量分為利用光學機械實現的模擬法和利用電子計算機實現的解析法兩類。模擬法產生於 20世紀30年代初期(見O.von格魯貝爾)。由於這種方法是在室內作業,節省了大量的野外控制測量工作,所以很快得到應用和推廣。當時雖然也提出過有關解析法的基本理論,但由於計算工具和計算方法不夠完善,所以只限於理論研究。直到40年代末,隨着電子計算機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解析法才得到發展,並逐漸取代了模擬法。60年代以來,解析法擺脫了模擬法的傳統概念,解算方法除仿照模擬法的航帶法外,還有獨立模型法和光線束法等典型方法。空中三角測量的範圍也由單條航線擴展到幾條航線連接的區域,形成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它在運算中不僅可以處理偶然誤差,而且也可以處理系統誤差,有的程序還包括有自動剔除部分粗差的功能,有的還可進行攝影測量觀測值和大地測量觀測值及其他輔助數據的聯合平差等。

空中三角測量是攝影測量中最關鍵的步驟,也是在攝影測量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同時期的研究重點,直至本世紀初仍是攝影測量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

主要方法

模擬法

用光學機械的方法,在實現攝影過程的幾何反轉原理的基礎上,藉助立體測圖儀進行空中三角測量。一般只限於在一條航線內進行。主要步驟是:把一條航線段的像片按順序安置在測圖儀的各投影器內,通過逐個像對的相對定向,建立單個立體模型。然後藉助於相鄰立體模型之間重疊部分的公共地物點和公共投影中心,把模型依次連接起來,構成航線網模型。最後把航線網模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絕對定向,使所建立的航線網模型同少量的外業控制點相符合。航線網模型中所有的點經絕對定向後,即可作為單個模型測圖時的控制點。

航線網模型的絕對定向要求至少有 3個外業控制點。由於各種誤差的存在會引起模型的變形,所以一般在工作中要求每條航線具備6個作業控制點,以便在絕對定向中用圖解方法進行整體模型的變形改正。利用多倍投影測圖儀進行空中三角測量時,像片須先經縮小;只有兩個投影器的立體測圖儀,如具有基線向內和向外安置,觀察目鏡系統左、右轉換等功能,也可以用類似方法進行空中三角測量。

解析法

根據像片上的像點坐標(或單元立體模型上點的坐標)同地面點坐標的解析關係或每兩條同名光線共面的解析關係,構成攝影測量網的空中三角測量。建立攝影測量網和平差計算等工作都由計算機來完成。建網的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是航帶法、獨立模型法和光線束法。這 3種方法既可以在一條航帶上應用,稱為單航帶的解析空中三角測量,也可以將若干條航帶連接成一個區域進行整體平差,稱為區域網空中三角測量,或簡稱區域網平差。區域網平差不僅可以進一步減少野外實測控制點的工作量,而且有內部精度均勻的優點,所以應用最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