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文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章文才
出生 1904年11月1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果樹學家、園藝教育家、柑桔專家
知名於 我國柑桔學科奠基人之一
知名作品 《實用柑桔栽培學》

章文才[1](1904—1998),果樹學家、園藝教育家、柑桔專家。我國柑桔學科奠基人之一。與鍾俊麟等首次選育成功「鵝蛋柑20號」(先鋒橙)、「鵝蛋柑26號」(錦橙)柑桔良種。他擅長柑桔栽培技術,並深入現場指導和推廣,編著有《實用柑桔栽培學》及多種科普讀物。培養了大批果樹園藝人才。為發展我國柑桔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人物簡介

章文才,1904年11月11日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1922年考入之江大學生物系,1923年轉入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1927年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獲得金陵大學授予的「金鑰匙」獎,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1929年,章文才與許復七、吳耕民、胡昌熾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園藝學會。1931年愛國華僑陳嘉庚在福建廈門創辦集美農林專科學校,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推薦章文才前去擔任果樹教員兼校長。到任後,他和何敬真等人在同安縣天馬山籌建實驗果園,栽植柑桔香蕉菠蘿龍眼荔枝等果樹。兩年間,集美農業專科學校培養了500多名畢業生,分配到廣東福建等省工作,推動了當地果樹事業的發展。1933-19371933年,集美農林專科學校停辦,章文才回浙江大學農學院任園藝系講師兼湘湖實驗農場場長。在教學的同時他還從事科學研究,用乙烯處理柑桔,促其提前着色成熟,取得了可喜成果。

1934年在《中國園藝學會會刊》上發表了國內第一篇有關乙烯處理柑桔的學術論文。  1935年4月,章文才赴美留學,同年7月進入倫敦大學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導師赫頓(RonaldHatton)是英國果樹學界權威,在其指導下,章文才在英國東茂林果樹試驗站進行了「果樹嫁接砧穗親和性研究」,提出了果樹砧木親和性的一些有關生理生化指標,提高了果樹嫁接成活率,並使矮化砧收到豐產優質的效果,受到好評,獲得了博士學位,並被推薦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章文才的博士論文在英國《果樹學雜誌》上發表後,美國康乃爾大學果樹系和加州大學柑桔系分別邀請他去擔任副研究員。1937年到美國後,他與施溫格(Swingle)和福勞斯特(Frost)教授進行柑桔選種研究,選出了一些臍橙的芽變株系。同時進行柑桔砧穗組合親和性研究,提出枳橙作為臍橙砧木,可以達到矮化早果豐產的效果。

1938年,滿懷愛國之心的章文才謝絕了美國柑桔界同事們的挽留,毅然回國。回國後,任金陵大學農學院果樹學教授兼農業科學研究部主任。他一邊教書,一邊開展科學研究,利用寒暑假時間,帶領師生,跋山涉水,跑遍四川各地,進行柑桔良種選育。1938年冬,他帶領助教吳乾紀在江津廟基場林憲之的果園內,選得優良品系,編號為s—26(即『錦橙』);1937年冬,鍾俊麟、郭益進在江津仁沱鄉青龍灣袁鴻志氏園中選得優良品系,編號為S一20(即『先鋒橙』),上述品系均屬優良變異株。為了培育這些良種,1940年,章文才等人通過中國農民銀行貸款,建立了中國農民銀行江津園藝推廣示範場(今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真武實驗場前身),並擔任首屆場長。在該場建立了母本園,栽培這些優良單株。這是我國第一次進行的柑桔良種選育的成果。如今『先鋒橙』和『錦橙』已成為全國各地的主栽品種,約計推廣種植1億株。此項成就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45年秋,章文才由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推薦,任西北農學院院長兼教授。在任期間,他和虞宏正、王綬等教授精心籌劃,重振西北農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並計劃在河西走廊建立蘋果、梨、葡萄生產基地。後因缺少經費,無法開展科研工作,他的願望也未能實現。1947年,章文才辭去西北農學院院長職務,回到南京任金陵大學園藝系教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章文才應武漢大學農學院院長楊顯東之邀,赴武漢大學任園藝系主任、果樹學教授。到任後,他立即率領學生在珞珈山開闢了20多畝地的桃園、梨園、葡萄園、菜園,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1952年,章文才任華中農學院教授、園藝系主任。

1956年學院遷至獅子山。在那裡,他帶領園藝系師生開闢了近700畝實驗果園,收集了250多種桃、梨、杏、梅、蘋果、葡萄、柑桔等果樹品種,培育了1.2萬多株柑桔苗,進行柑桔抗寒育種研究。他還常常帶領學生到產區果園實習,為農民進行豐產栽培技術培訓指導,使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與果樹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他還非常注意培養人才,認為只有有了眾多的人才,中國的果樹事業才能興旺發達。早在1940年,他在成都金陵大學農學院擔任教授時,就率先招收了賈麟厚、陳俊愉、李家文三位研究生,這是我國果樹學領域中最早的研究生。

1956年,國務院召開了「12年科學技術遠景規劃會議」,在開會期間,章文才主持編寫了我國果樹、蔬菜、茶葉、特產的遠景規劃,為我國園藝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1957年,正當章文才潛心進行教學與科研之時,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被下放到應城縣紅旗大隊勞動,儘管這樣,他仍帶領學生建立果園,辦技術訓練班,指導當地農民栽培果樹。  1965年,章文才受學院黨委派遣,在宜昌窯塆鄉籌建華中農學院宜昌分院。他親自組織師生動手自建「干打壘」宿舍,開闢梯田種柑桔。在艱苦的條件下,分院招收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的500多名果樹、畜牧專修班學生。章文才採取了邊建校邊教學的辦學方針。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章文才雖受到衝擊,卻仍赴宜昌地區進行柑桔選種,幫助農民發展柑桔生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被調回總院;1979年出任華中農學院副院長。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以後,章文才主持的學科被國家教委和農業部評選為我國第一個果樹學博士點和全國果樹重點學科。

1980年,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系成立了柑桔研究室。到1990年止,他共培養了8名博士生和23名碩士生。  章文才執教60餘年,桃李滿天下,其中不少已成為我國園藝學界的學科帶頭人,或任院長、所長等職。  步入七旬高齡以後,章文才沒有因年邁而減輕自己的工作。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多出人才,他仍站在教學第一線,親自為研究生和本科生講授《果樹生理學專題》、《果樹遺傳育種學專題》、《果品商品經營學》等課程。  章文才結合教學、科研和實踐,編著了不少有關柑桔專業方面的書籍。早在1935年就編著有《實用柑桔栽培學》,這是我國第一部柑桔栽培學專著。為了做好柑桔的出口外銷工作,1954年他編著了《新鮮果實包裝貯藏運銷學》。1977年,他主編了《柑桔:生產技術與科學實驗》。針對我國果樹生產和科學實驗中缺乏科學選題、田間設計、統計分析,以及生物工程、豐產優質栽培、遺傳育種、貯藏保鮮等科學實驗方法,章文才於1979年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果樹研究法》,並作為全國通用教材。1983年,他與江愛良共同編著了《中國柑桔凍害研究》。1987年他編寫的《現代果樹生產技術》,介紹了國內外現代化科學技術。此外,他還撰寫了70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科學成就

柑桔凍害問題

1954年1月,全國出現大寒潮,大量柑桔樹被凍死。為了解決柑桔凍害問題,他和陳吉笙等對柑桔凍害進行了調查。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柑桔抗寒育種工作。到1960年共收集不同柑桔品種實生苗2.5萬餘株,從中選出抗寒的華農本地早桔,在華中農學院栽培,經過1969年和1977年兩次大凍害的考驗,證明該砧木短期能抗-13℃的低溫,現已在長江流域北緣地區大量推廣種植。

選極優良單株

章文才深知,果樹優良品種是豐產優質的基礎。70年代初,他帶領宜昌分院師生深入鄂西柑桔產區,進行群眾性的大規模柑桔選種工作。他把選種目的、標準和方法教給農民群眾,發動他們選極優良單株,向國家「獻寶」,然後再進行實驗室的科學分析鑑定。僅三年時間,就把宜昌地區的27萬株溫州蜜柑和20萬株甜橙普選完畢,從中選出最優單株43株。其中有『桃葉橙139號』、『秭歸橙35號』、『興山少核錦橙101號』、『黃陵無核甜橙』、『國慶1號』極早熟蜜柑、『國慶4號』、『中秋桔』等良種。其中『興山少核錦橙101號』的某些品質超過美國的『哈姆林』甜橙,極早熟『國慶1號』蜜柑比日本『興津早生』還早熟24天。如今有些品種已在國內推廣並被引種到國外。 在群眾性多年選優的基礎上,章文才又提出了優中選優的觀點。即將最優株系高接到成年柑桔樹上,第二年就能開花結果,然後將果實與原來母本樹的果實進行對照鑑定。如果兩者沒有差異,說明遺傳性一致,第三年即可鑑定繁殖推廣,從而加速新品種的選育過程。他把這個選育過程概括為「一年選、二年接、三年鑑定推廣」的選種新程序。此法已在生產中迅速推廣,並被美國一些專家採用。

柑桔防腐保鮮

在柑桔防腐保鮮的科學研究方面。早在1962年,章文才就和助教區勝祥在宜昌黃陵廟進行藥劑洗果防腐保鮮試驗。接着又在秭歸龍江的陡坡上建立產地通風貯藏庫。隨後,他又與潘家錚一道,在國內首先進行柑桔中草藥防腐保鮮試驗。用篩選出的高良姜、野菊花、野艾等,取其8%的浸出液洗果,收到了防腐保鮮的效果,開創了柑桔防腐保鮮的新途徑。他建議武漢葛店化工廠,借鑑國外資料,研製出「多菌靈」與2,4—D配合洗果,可使柑桔果實在常溫條件下,貯藏保鮮4個月,效果良好,深受群眾歡迎。

栽培柑桔的途徑

1980年,章文才與青年教師一起利用現代生物工程技術,進行柑桔原生質體培養、人工誘變、遺傳工程等研究,獲得了錦橙、桃葉橙原生質體再生植株,並誘變出能耐0.8%鹽鹼的柑桔砧木良種,為我國沿海幾萬公頃的海塗找到了栽培柑桔的途徑。他與鄧秀新等在國內首先開展柑桔原生質體融合試驗,培育出寧波金波+夏橙、粗檸檬+哈姆林甜橙的體細胞雜種。為開展抗寒、抗病、抗鹽鹼的育種工作開創了新途徑,使我國柑桔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1979年,他又從西班牙、美國引進無病毒柑桔良種臍橙、夏橙共19個品種以及脫毒和良種繁育技術,在國內首次進行無病毒良種繁育推廣工作。1983年培訓了來自全國的100多位柑桔技術人員。先後將17萬多株臍橙、夏橙無病毒良種苗繁殖推廣到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廣西的13萬畝外貿出口基地栽種,已經有成批商品果運銷國際市場。「柑桔莖尖微芽嫁接脫毒與無病毒良種繁育技術」獲農業部1987年科技進步二等獎。「柑桔原生質體培養、再生、植株融合」獲農業部198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技術培訓

章文才為科技興農、發展山區農村經濟不遺餘力。他經常下鄉,幫助農民發展柑桔生產,使農民致富,被桔農譽為「財神爺」。 早在1956年,章文才多次深入鄂西山區的宜昌窯塆鄉,這裡荒山多,耕地少,農民生活艱苦,他向農民傳授柑桔栽培技術,培養了400多名柑桔嫁接手,推廣良種。隨後,他多次來到窯塆進行技術指導。該鄉柑桔年產量已達2000萬公斤,並有大批柑桔外銷,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柑桔外銷商品生產基地。

在偉大詩人屈原的故鄉秭歸縣,章文才發現當地的實生柑桔樹品質低劣、味酸籽多。1962年他在那裡舉辦了有100多人參加的技術培訓班,傳授柑桔高接換種技術。農民紛紛把實生柑桔樹高接換種,全縣已達66萬多株,柑桔質量明顯有了提高。長期以來,他把秭歸當做自己的第二故鄉,積極幫助當地發展柑桔生產。秭歸縣年產柑桔1億多斤,成為湖北省的柑桔出口基地之一。

1979年10月,章文才看到他親自選育推廣的柑桔優良品種已布滿長江三峽兩岸,便感慨地寫下了一首題為《光榮偉大的三十年》的詩篇: 三十國慶三峽行,猿啼聲里伴歌聲; 綠水青山今勝昔,萬紫千紅桔滿林。

1990年,農業部決定在長江中上游,從四川宜賓到湖北陽新兩岸10萬平方公里的山區丘陵地帶,建設我國最大的現代化果樹商品生產基地,使產、制、貯、運、銷形成系統工程。章文才任農業部長江果樹帶科技顧問委員會主任。如今他正為實現這一宏偉藍圖貢獻自己的餘熱。

榮譽

由於章文才在國內外柑桔界享有很高的聲譽,1979年,由農業部推薦、國際柑桔委員會一致通過,接納他為國際柑桔學會執行委員。1981年11月國際柑桔學會在日本東京召開學術討論會,章文才到會宣讀了《三十年來中國柑桔品種改良的成就》及《中國柑桔事業的現狀及其展望》兩篇學術論文,向與會的66個國家的柑桔學家闡明了一個論點:即遠在2400年前的長沙馬王堆和江陵古墓中發現了我國的甜橙種子和香橙皮,從而駁斥了有些學者認為柑桔起源於印度的錯誤論點,受到與會代表的重視。

鑑於章文才為發展我國柑桔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1985年1月9日中國科協授予他先進農業科普工作者稱號,王震同志親自為他授獎。 章文才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他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1950年他加入了中國民主同盟。1984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78年至1987年任全國人大第五、六屆代表。1978年以來,歷任湖北省政協第四、五、六、七屆副主席,湖北省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1956年以來曾任中國園藝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園藝學會理事長。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共產黨黨員、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原華中農學院副院長、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國際知名柑桔專家、華中農業大學一級教授章文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1998年12月8日在武漢逝世,享年95歲。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