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心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心說》,中國古代美學論文。李贄著。收入李氏著《焚書》卷3。《焚書》最早刻於李氏64歲時(1581),後遭禁毀。今存此書是後人重編刊行的。中華書局1960年出版校點本,1974年出版校改增補本。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文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童心」說。所謂「童心」,也就是「真心」、「赤子之心。」認為,失去童心,就是失去真心,而失去真心,則就會失去真人,成為「假人」。所說的「童心」並非一種生來就有的先驗觀念,而是「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亦即個體對於外部生活的一種自然的心理態度,一種不受任何文化濡染和制約的真情實感,一種「心之初」。在一般人那裡,這種童心卻隨着見聞道理的日益增加而逐漸喪失。如果說這種通過多讀書識義理而獲得的見聞道理在古聖人那裡可以保護童心的話,那麼在今人這裡卻成為童心自由發展的一種障礙。一旦外在的聞見道理內化為人的「心」,人就成了「假人」,事就成了「假事」,言就成了「假言」,文就成了「假文」,可謂無所不假,滿場是假。指出,《六經》、《論語》、《孟子》皆「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正因為學了這些儒家經典,後人才淹沒了自己的「童心」,變得「言不由衷」、「政無根柢」、「文辭不達」,「豈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所以,真正美的文章並不本於外在的聞見道理,而是「未有不出乎童心者也」;「苟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據此,認為文學「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記》,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皆古今至文」,因為這些文學現象都是「童心之自文」的產物,都是抒發的不為聞見道理所束縛的真情實感。有了如此「至文」,「更說什麼《六經》,更說什麼《語》、《孟》乎!」

本書的「童心」說批判了當時「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義美學思潮,把鬥爭矛頭直指封建主義的經典教條和倫理文化,強調文學要表現個性,抒寫真情,從而掀起了明中葉之後中國近代浪漫主義美學的新潮流,對湯顯祖、公安三袁以及整個明清之際小說美學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作者介紹

李贄(1527—1602),原名載贄,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曾任雲南姚安知府等職。在哲學上以宋明理學的異端自居。76歲時被明神宗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罪投獄中,自殺身亡。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續藏書》等。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童心說 相關視頻

李贄思想自由,活得狷狂,至今仍震撼人心!
思想超前!李贄用自己獨到的標準看世界!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