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筆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筆鋒筆毫與筆鋒是一個整體,兩個概念。一支優質毛筆必須具備筆毫、筆鋒兩個要素。一般優質的筆,既有優等的毫,更有優質的鋒(穎),如等外毛、劣質毛、廢品毛,同樣可以製作毛筆,從外觀看很像一支毛筆,實際有毫而無鋒。筆鋒在毛筆頭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書寫過程中用中鋒、側鋒、露鋒折轉自如,按筆提筆不倒鋒,不散鋒等,都是通過筆鋒才能完成的。將筆頭用手捻開筆尖前部鋒穎區,捏平後在陽光或燈光下映看,有一截較為透明晶瑩的部分,就是筆鋒,也叫鋒穎,簡稱鋒。

引證解釋

1. 毛筆的尖端。 唐· 方干 《盧卓山人畫水》詩:「海色未將藍汁染,筆鋒猶傍墨花行。」

2. 詩文書畫所表露的氣勢、鋒芒。 南朝 宋 鮑照《擬古》詩:「兩說窮舌端,五車摧筆鋒。」 唐 李白 《[[]]草書歌行》:「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 中山 兔。」 瞿秋白《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諷刺的筆鋒和刻毒的描寫,對於敵人是不知道什麼叫做寬恕的。」

3. 筆畫的鋒芒。 宋 歐陽修 《<集古錄>跋尾九》:「《陰符經序》則 蔡君謨 以為 柳 書之最精者,雲善藏筆鋒。」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米襄陽論題榜字》:「今有石本,得視之,乃是勾勒,倒收筆鋒,筆筆如蒸餅。」 [1]

基本解釋

1. [tip of a writing style]∶毛筆的尖端。

2.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寫字、作畫、寫文章的藝術手法及特徵。

3. [touch;vigor of style]∶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處和書畫的用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