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
圖片來自中央廣播電台

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又稱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意旨在削減限制戰略性進攻武器的一份條約,簽署國為美國蘇聯。由於美國與蘇聯繼任體俄羅斯聯邦在西元1993年又簽署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條是歷史最大最複雜的武器限制條約。在2001年底銷毀計劃完成時,美俄雙方已拆除了當時存在的戰略核武器的約80%。

計劃提議

該削減計劃的建議是由美國總統里根於1982年6月29日在日內瓦提出。里根在第三階段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的基礎上,提出了分兩個階段減少戰略武器的計劃。

武器限制條件

第一階段將雙方所有類型的彈頭減少至6000枚(轟炸機導彈按一定標準折算),並將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數量限制在2500枚以下,洲際導彈運載工具削減至1600件,如SS-18之類的重型武器則限制在110件以下。

武器換算公式

  • 只可攜帶炸彈或短程攻擊導彈(SRAM)的重型轟炸機按一個彈頭計算
  • 美國前150架重型轟炸機可僅計算為10枚ALCM,前提是每架轟炸機最多僅可攜帶20發遠程空中發射巡航導彈(ALCM)
  • 相應地,蘇聯前180架重型轟炸機可僅計算為8枚ALCM,前提為每架轟炸機最多僅可攜帶16發遠程空中發射巡航導彈
  • 可從導彈上「卸載」下來不超過1250枚的彈頭,這些彈頭並不按現存多彈頭彈道導彈計數

條約簽署

條約1991年7月31日由美國總統老布什[1]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莫斯科簽署,有效期15年。但五個月後,蘇聯解體,條約的生效隨之推遲。其後在1992年5月23日美國與獨立後的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四個武器繼承國家在里斯本簽署了附加條約「里斯本議定書」。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等三國將其核軍備送至俄羅斯處理。在1994年12月5日,五個締約國在布達佩斯交換批准書協議後條約正式生效。

武器銷毀及效果

由於協議通過在運輸工具數量上加以限制了彈頭的部署。依據條約內容,美俄雙方的眾多導彈及飛機均被拆除。

武器的銷毀核查採用了一套嚴格的核查制度,如現場檢查,定期交流信息,以及包括人造衛星在內的國家技術手段。

美國曾將解體後的轟炸機放在原地長達三個月之久,即為了使俄羅斯衛星得到足夠信息

美國和俄羅斯目前的戰略核彈頭部署數量分別為3696和4237,包括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在內的彈頭數量則分別為10000左右和15000至17000左右。美國的B-52轟炸機被送往位於戴維斯·蒙山空軍基地的航太維修改造中心進行拆除。

條約到期與延期

根據1997年3月在赫爾辛基首腦會議上作出的承諾,雙方原則上同意談判一項協議,使裁武條約的持續時間無限。但嚴格依據條約內容,該條約於2009年12月5日到期。俄美雙方曾在2009年協商延期條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已做好了削減核武器的準備,並試圖着手與美國舉行會談,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也表示,將儘快重啟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談判。如今這一條約已在2010年被全新的裁減軍備協議——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所取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