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獎盃

第41屆奧斯卡金像獎[1]於1969年4月14日於美國的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行。《霧都孤兒》獲得最佳影片獎。頒獎儀式由鮑勃·霍普主持 。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獲獎及提名名單

獎項名稱 獲獎人 / 獲獎影片 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 《霧都孤兒/奧利弗》 《妙女郎》、《冬獅》、《巧婦怨》、《羅密歐與朱麗葉/殉情記》
最佳男主角 克里夫·羅伯遜《查利 / 畸人查理》 艾倫·雅金《天涯何處覓知心》、艾倫·貝茨《冤獄酷刑》、羅恩·穆迪《霧都孤兒/奧利弗》、彼德·奧圖爾《冬獅》
最佳女主角 凱瑟琳·赫本《冬獅》 芭芭拉·史翠珊《妙女郎》、帕特尼西婭·妮爾《玫瑰怨》、范尼莎·雷德格雷夫《絕代美人》、喬安妮·伍德沃德《巧婦怨》
最佳男配角 傑克·艾伯森《玫瑰怨》 西莫·卡塞爾《面孔/面貌》、丹尼爾·梅西《星光燦爛樂昇平》、傑克·瓦爾德《霧都孤兒/奧利弗》、吉恩·懷爾德《製作人/製片人
最佳女配角 露絲·格登《羅斯瑪麗的嬰兒 / 失嬰記》 林恩·卡林《面孔/面貌》、桑德拉·洛克《天涯何處覓知心》、凱·梅德福《妙女郎》、埃斯特爾·帕森斯《巧婦怨》
最佳導演 卡羅爾·里德《霧都孤兒 / 奧利弗》 吉洛·彭特克沃《阿爾及爾之戰》、安冬尼·哈維《冬獅》、弗蘭克·澤菲雷利《羅密歐與朱麗葉/殉情記》、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
最佳原創劇本 《製作人/製片人》 《阿爾及爾之戰》、《面孔/面貌》、《富豪之家》、《2001:太空漫遊》
最佳改編劇本 《冬獅》 《單身公寓/怪人怪事》、《霧都孤兒/奧利弗》、《巧婦怨》、《羅斯瑪麗的嬰兒/失嬰記》
最佳攝影 《羅密歐與朱麗葉 / 殉情記》 《妙女郎》、《大北極》、《霧都孤兒/奧利弗》、《星光燦爛樂昇平》
最佳藝術指導/道具布景 《霧都孤兒 / 奧利弗》 《風雲英傑/漁人之鞋》、《星光燦爛樂昇平》、《2001:太空漫遊》、《戰爭與和平》
最佳服裝設計 《羅密歐與朱麗葉 / 殉情記》 《冬獅》、《霧都孤兒/奧利弗》、《人猿星球》、《星光燦爛樂昇平》
最佳音響
最佳音效 《霧都孤兒 / 奧利弗》 《警網鐵金剛》、《彩虹仙子》、《妙女郎》、《星光燦爛樂昇平》
最佳電影剪輯 《警網鐵金剛》 《妙女郎》、《單身公寓/怪人怪事》、《霧都孤兒/奧利弗》、《風捲殘雲》
最佳特技效果 《2001:太空漫遊》 《大北極》
最佳原創歌曲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龍鳳鬥智》 "Chitty Chitty Bang Bang"《飛天萬能車》、"For Love of Ivy"《誰來愛你》、"Funny Girl"《妙女郎》、"Star!"《星光燦爛樂昇平》
最佳原創配樂 《冬獅》 《女狐》、《人猿星球》、《風雲英傑/漁人之鞋》、《龍鳳鬥智》
最佳音樂片配樂 《霧都孤兒/奧利弗》 《彩虹仙子》、《妙女郎》、《星光燦爛樂昇平》、《柳媚花嬌》
最佳動畫短片 《小熊維尼與大風吹》 《傑克造的房子》、《神奇的梨樹》、《大風的一天》
最佳真人短片 《羅伯特·肯尼迪的記憶》 《鴿子》、《Duo》、《序幕》
最佳紀錄短片 《人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阿南達的房子》、《旋轉門》、《成長的空間》《走出荒野》、《關於我們的食品問題的一點說明》
最佳紀錄長片 《自己的旅程》 《關於我們的食品問題的一點說明》、《冠軍的傳奇》、《其他的聲音》、《年輕的美國人》
最佳外語片 《戰爭與和平》蘇聯 《保羅街小子們》匈牙利、《消防員舞會》捷克斯洛伐克、《帶槍的女孩》意大利、《偷吻》法國

特別獎項

終身成就獎 奧納·懷特 Onna White、約翰·錢伯斯 John Chambers、吉恩·赫肖爾特
人道主義獎: 瑪莎·雷伊 Martha Raye
科技成就獎: Ed Di Giulio

最佳影片

《霧都孤兒》[2]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長篇寫實小說。

該作以霧都倫敦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孤兒悲慘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奧利弗在孤兒院長大,經歷學徒生涯,艱苦逃難,誤入賊窩,又被迫與狠毒的兇徒為伍,歷盡無數辛酸,最後在善良人的幫助下,查明身世並獲得了幸福。 小說的主人公奧利弗·崔斯特,是一名生在濟貧院的孤兒,忍飢挨餓,備受欺凌,由於不堪棺材店老闆娘、教區執事邦布爾夫等人的虐待而獨自逃往倫敦,可剛一到達就受騙誤入賊窟。竊賊團伙的首領-費金費盡千方百計,企圖把奧利弗訓練為扒手供他驅使。奧利弗跟隨竊賊夥伴"機靈鬼"和貝茨上街時,被誤認為他偷了一位叫布朗洛的紳士(恰巧是他父親生前的好友)的手絹而被警察逮捕。後因書攤老闆證明了他的無辜,說明小偷另有其人,他才被釋放。由於他當時病重昏迷,且容貌酷似友人生前留下的一副少婦畫像,布朗洛收留他在家中治病,得到布朗洛及其女管家比德溫太太無微不至的關懷,第一次感受到人間的溫暖。竊賊團伙害怕奧利弗會泄露團伙的秘密,在費金指示下,塞克斯和南希費盡心機,趁奧利弗外出替布朗洛歸還書攤老闆的圖書的時候用計使他重新陷入了賊窟。但當費金試圖懲罰毒打奧利弗的時候,南希挺身而出保護了奧利弗。費金用威脅、利誘、灌輸等手段企圖迫使奧利弗成為一名竊賊,成為費金的搖錢樹。

一天黑夜,奧利弗在塞克斯的脅迫下參加對一座大宅院的行竊。正當奧利弗準備趁爬進窗戶的機會向主人報告時,被管家發現後開槍打傷。竊賊倉惶逃跑時,把奧利弗丟棄在路旁水溝之中。奧利弗在雨雪之中帶傷爬行,無意中又回道那家宅院,昏到在門口。好心的主人梅麗夫人及其養女羅斯小姐收留並庇護了他。無巧不成書,這位羅斯小姐正是奧利弗的姨媽,但雙方都不知道。在梅麗夫人家,奧利弗真正享受到了人生的溫馨和美好。但費金團伙卻不能放過奧利弗。有一天一個名叫蒙克斯的人來找費金,這人是奧利弗的同父異母兄長,由於他的不孝,他父親在遺囑中將全部遺產給了奧利弗,除非奧利弗和蒙克斯是一樣的不孝兒女,遺產才可由蒙克斯繼承。為此蒙克斯出高價買通費金,要他使奧利弗變成不可救藥的罪犯,以便霸占奧利弗名下的全部遺產,並發泄自己對已去世的父親的怨恨。正當蒙克斯得意洋洋的談到他如何和邦布爾夫夫婦狼狽為奸,毀滅了能證明奧利弗身份的唯一證據的時候,被南希聽見。南希見義勇為,同情奧利弗的遭遇,冒生命危險,偷偷找到羅斯小姐,向她報告了這一切。

正當羅斯小姐考慮如何行動時,奧利弗告訴她,他找到了布朗洛先生。羅斯小姐就和布朗洛商議了處理方法。羅斯小姐在布朗洛陪同下再次和南希會面時,布朗洛獲知蒙克斯即他的已故好友埃得溫·利弗得的不孝兒子,決定親自找蒙克斯交涉,但他們的談話被費金派出的密探聽見。塞克斯就兇殘的殺害了南希。南希之死使費金團伙遭到了滅頂之災。費金被捕,後上了絞刑架,塞克斯在逃竄中失足被自己的繩子勒死。與此同時,蒙克斯被布朗洛挾持到家中,逼他供出了一切,事情真相大白,奧利弗被布朗洛收為養子,從此結束了他的苦難的童年。為了給蒙克斯自新的機會,把本應全歸奧利弗繼承的遺產分一半給他。但蒙克斯劣性不改,把家產揮霍殆盡,繼續作惡,終被鋃鐺入獄,死在獄中。邦布爾夫惡有惡報,被革去一切職務,一貧如洗,在他們曾經作威作福的濟貧院度過餘生。

電影霧都孤兒的劇情簡介

本片根據英國作家狄更斯1838年的名著《霧都孤兒》改編。 孤兒奧利弗(巴尼•克拉克 Barney Clark 飾)由教會撫養長大,9歲時被送去童工廠揀填絮,後被賣給棺材鋪當學徒,屢受欺侮。奧利弗從棺材鋪逃跑,步行七十英里到達倫敦,遇見小偷「機靈鬼」(哈利•伊登 Harry Eden 飾),並被收入猶太老頭費金(本•金斯利 Ben Kinsley 飾)的盜竊團伙。奧利弗第一次出徒便被誣陷偷竊布朗羅先生(愛德華•哈德威克 Edward Hardwicke飾)的絲帕,並被打昏在地。被好心的布朗羅先生帶回家收養,卻在替布朗羅先生跑差途中被費金的同僚比爾(傑米•福爾曼 Jamie Foreman飾)抓獲。比爾逼迫奧利弗協助他與同夥托比(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 飾)入夜行竊布朗羅先生家。小奧利弗不從,眼看命在旦夕……

外部鏈接

最佳男演員

克里夫·羅伯遜[3](Cliff Robertson),又譯名克利夫·羅伯特森、克里夫·羅勃遜,1925年9月9日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拉由拉市,美國演員。畢業於美國安蒂奧克大學。

高中時已學習戲劇。戰後入俄亥俄安蒂奧克學院,畢業後當電台播音員。作品有《羅伯茨先生》《野宴》《魚雷艇109》《奇人查利》等。

。2011年9月10日,在紐約長島的斯托尼-布魯克大學醫護中心逝世,享年88歲。第4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

演藝經歷

1652年踏上舞台演《羅伯茨先生》。

1955年演出電影處女作《野宴》。

1963年在《魚雷艇109》中飾演美國總統甘奈迪,同時又活躍在電視圈,曾獲得艾美獎。

1968年主演《奇人查利》 。

生平簡介

(1923年9月9日-2011年9月10日) ,生於加利福尼亞州,高中時已學習戲劇。戰後入俄亥俄安蒂奧克學院,畢業後當電台播音員。1652年踏上舞台演《羅伯茨先生》1955年演出電影處女作《野宴》。1963年在《魚雷艇109》中飾演美國總統甘奈迪,同時又活躍在電視圈,曾獲得艾美獎。1968年主演《奇人查利》時,顯露出他的表演才能,榮獲第41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及全美電影評議會最佳男主角獎。1977年捲入哥倫比亞公司的貪污醜聞案,儘管他是受冤枉的,卻長期被打入冷宮,演藝生涯因而中斷,直至90年代才東山復出。克里夫·羅伯遜在山姆·雷米導演的2002年電影《蜘蛛俠》中飾演蜘蛛俠叔叔"本",電影之外,羅伯遜酷愛飛行,他收藏有一戰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還曾參加過熱氣球大賽,有一次飛越太平洋差點出事,幸好被人海上救了回來,克里夫·羅伯遜於2011年9月10日(周六)去世,這一天正是他88歲大壽後的第一天 。

個人生活

第二任妻子 Dina Merrill 第二任妻子 Dina Merrill 第一任妻子:電視演員辛西婭·斯通,1957年結婚,1959年離婚,育有一女史蒂芬妮;

第二任妻子:演員、post cereal公司繼承人Dina Merrill,1966年結婚,1989年離婚,育有一女Heather。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蜘蛛俠3 Spider-Man3》(2007)(作為演員)

《蜘蛛俠2 Spider-Man2》(2004)(作為演員)

《騎彈飛行 Riding the Bullet》(2004)(作為演員)

《危在旦夕2 Mach2》(2001)(作為演員)

《熔爐MeltingPot》(1998)(作為演員)

《逃出洛杉磯EscapefromL.A.》(1996)(作為演員)

《天兵總動員RenaissanceMan》(1994)(作為演員)

《風:超越極速Wind》(1992)(作為演員)

《躍馬英雄Wild Hearts Can't Be Broken》(1991)(作為演員)

《Malone》(1987)(作為演員)

《頭腦風暴Brainstorm》(1983)(作為演員)

《高材生Class》(1983)(作為演員)

《情難捨Star80》(1983)(作為演員)

《迷情記Obsessio》(1976)(作為演員)

《中途島之戰Midway》(1976)(作為演員)

《英雄不流淚Three Days of the Condor》(1975)(作為演員)

《父子雙雄AceEliandRodgeroftheSkies》(1973)(作為演員)

《無國之人TheManWithoutaCountry》(1973)(作為演員)

參演電視劇

The Lyon's Den(2003)[3]

The Outer Limits(1999)

Dazzle(TV Movie) (1995)

Lincoln(TV Movie) (1992)

Dead Reckoning(TV Movie) (1990)

Ford: The Man and the Machine(TV Movie) (1987)

Dreams of Gold: The Mel Fisher Story(TV Movie) (1986)

The Key to Rebecca(TV Movie) (1985)

Falcon Crest(1983-1984)

Two of a Kind(TV Movie) (1982)

Washington: Behind Closed Doors(TV Mini-Series) (1977)

Return to Earth(TV Movie) (1976)

My Father's House(TV Movie) (1975)

A Tree Grows in Brooklyn(TV Movie) (1974)

The Man Without a Country(TV Movie) (1973)

導演作品

The Pilot(1981)[3]

Charly II(1980)

J.W. Coop(1971)

獲獎記錄

艾美獎:

第13屆(1961)-主要獎項-最佳男演員(單集)The United States Steel Hour (1953)提名
第18屆(1966)-劇情類劇集-劇情類劇集最佳男演員(單集)Bob Hope Presents the Chrysler Theatre (1963);獲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第26屆(1969)-電影類-劇情類最佳男主角查利 Charly (1968);提名

奧斯卡獎:

第41屆(1969)-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查利 Charly (1968);獲獎

最佳女演員

凱瑟琳·霍頓·赫本[4]英語: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1907年5月12日-2003年6月29日),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美國國寶級電影女演員,美國電影戲劇界的標誌性人物、好萊塢的傳奇。凱瑟琳·赫本近六十年的演藝生涯橫跨數種表演類型,有「美國影壇第一夫人」美譽,她亦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創立以來,唯一一位能四度摘下奧斯卡影后的女星[5],她也是史上首位穿長褲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影后。1999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凱瑟琳·赫本評為美國影視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

早年

凱瑟琳·赫本1907年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一個富裕大家庭。父親Dr.Thomas Norval Hepburn是泌尿學家,母親Katharine HoughtonKatharine Martha Houghton Hepburn是支持婦女參政運動的積極人士。她有一個哥哥、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

當時的社會環境仍然墨守成規,但父親非常執着支持向公眾宣傳性病的危害性,母親也倡導節育與婦女爭取平等權益。「儘管受到眾人的冷遇,不過後來我們慢慢也學會了苦中取樂。」凱瑟琳·赫本認為,自由寬鬆的家庭培養出自己比較個性化、熱愛冒險的獨立性格,父親堅持認為孩子應該愛好運動,鼓勵她游泳騎馬、打高爾夫球網球等,體質十分結實,在《育嬰奇譚》(Bringing Up Baby)這樣的「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中還親自表演摔倒在地的動作。

奧斯卡多項紀錄

凱瑟琳·赫本一生共提名過12次奧斯卡獎,12次全部都是入圍最佳女主角獎,雖然提名的紀錄已經在2009年被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超越,但她榮膺四屆影后的輝煌紀錄至今仍無人能敵。此外,凱瑟琳·赫本在奧斯卡史上仍締造了其它多項紀錄。

凱瑟琳·赫本分別是以1933年的《驚才絕艷》(Morning Glory)、1967年的《金龜婿》(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8年的《冬之獅》(The Lion in Winter)和1981年的《金池塘》(On Golden Pond)獲得第6屆、第40屆、第41屆和第54屆的最佳女主角獎。凱瑟琳·赫本也是繼露薏絲·蕾娜(Luise Rainer)之後,影史上第二位連續兩屆獲獎的奧斯卡影后,她不但是獲獎時間相隔最短的女演員,也是獲獎時間相隔最久的紀錄保持者(第6屆、第40屆)。

雖然凱瑟琳·赫本共計提名12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但她認為將演員在不同影片中不同角色拿來評比,是一件很荒謬且沒意義的事,所以對奧斯卡的邀請也從來沒有想要出席的念頭,她四次獲獎四次都請人代領。凱瑟琳·赫本唯一一次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是在1974年,她出席第46屆奧斯卡是為了頒發歐文·G·托爾伯格紀念獎(Irving G. Thalberg Memorial Award)給自己的老朋友勞倫斯·威戈騰,當凱瑟琳·赫本現身典禮台上時,許多席上嘉賓都露出驚訝不可置信的表情。美國影藝學院對於凱瑟琳·赫本此次出席一事保密到家,所有事情封鎖的滴水不漏,事前沒有任何一家媒體知道這個消息,而大會也給予凱瑟琳·赫本相當多禮遇,主持人大衛·尼文宣布她出場之前,她所搭乘的專車準時駛進頒獎典禮後台,凱瑟琳·赫本下車後直接上台,頒完獎後也直接走人。凱瑟琳·赫本當時已獲得三座影后,7年後她才又拿下第四座影后,而她也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位穿長褲出席頒獎典禮的影后。

凱瑟琳·赫本在2003年6月29日過世,享耆壽96歲。非常耐人尋味的一點是,隔年奧斯卡也並未追頒終身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給她。

傳奇

凱瑟琳·赫本在博懋學院(Bryn Mawr College)修習,1928年獲得了戲劇學位,同一年她在百老匯開始了舞台生涯,凱瑟琳·赫本也是在這一年結婚了,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的婚姻,丈夫是在博懋學院遇到的商人與社會名流Ludlow Ogden Smith。兩人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順利,凱瑟琳·赫本要求丈夫去掉Smith的姓,改名為Ludlow Ogden,因為「史密斯太太」這個名字「太普通」。凱瑟琳·赫本電影事業的起飛也給兩人帶來了壓力,在凱瑟琳·赫本追求她的演藝事業同時,他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最終他們於1934年離婚,但兩人成為終其一生的好友。

在這段短暫的婚姻之後,凱瑟琳·赫本和經紀人利蘭.海沃德以及霍華德·休斯都墜入過情網。由於前者的背叛,與後者性格不合,因而凱瑟琳·赫本的這兩段戀情都不長久。

1941年,凱瑟琳·赫本在電影《年度女性》中初識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史賓塞·屈賽沈穩,冷靜的氣質,純熟自然的演技打動了她。而凱瑟琳·赫本的自信,樂觀也吸引了他,他們在銀幕上下都開始了漫長的戀情。此時男方已婚,有兩個孩子,因嚴重酗酒在1938年與妻子分居,然而離婚與他的天主教信仰背道而馳。凱瑟琳·赫本明白她永遠也不能和他結婚。但即使史賓賽·屈塞很自由,凱瑟琳·赫本也不願與他結婚。她認為一個女演員不適合結婚,同時她絕不希望他和他的孩子們分開。1967年《誰來晚餐》完成後不久,史賓塞·屈賽心臟病發作去世,結束了凱瑟琳·赫本與他相依相伴26年的愛情。

凱瑟琳·赫本與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都是影壇上最具知名度的女演員,兩人都得過奧斯卡影后,雖然兩人的姓氏相同,姓氏亦相當罕見,不過她們並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奧黛麗·赫本才剛出道的時候,凱瑟琳·赫本已是影壇上赫赫有名的巨星了,兩人雖然沒有在螢光幕前合作過,但這兩位年紀相差22歲的赫本女士彼此認識且是忘年之交好友。

凱瑟琳·赫本的舞台和銀幕時尚

凱瑟琳赫本在談到時尚時總是堅持自己的槍支。在雌雄同體穿着非正統的時候,她穿着男裝風格的西裝外套,領襯衫,長褲和休閒鞋 - 在好萊塢的聚光燈下刻出了自己的風格。為了向奧斯卡獲獎女演員的特殊服飾方式致敬,我們回顧了她最令人難忘的一些外觀,包括屏幕上和屏幕外。[6]

視頻

愛情事件 婚約男女邂逅隱忍真心

外部鏈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