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箕門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箕門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箕門穴的位置:位於大腿內側,當血海穴與沖門穴連線上,血海上6寸。中醫認為刺激箕門穴有緩解治療腹脹腹鳴、消化不良、遺精腳氣等作用。

穴位含義

脾經氣血在此形成風氣。
箕門:箕,土箕也,擔物之器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脾土物質在本穴運行轉化。本穴物質為血海穴水濕雲氣脹散而來的風氣,至本穴後風氣變為強勁之勢並吹帶脾土物質隨其而行,穴內的脾土物質如被土箕擔運而出,故名。

概況

【取穴】位於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風氣及隨風氣吹起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脾土塵埃隨風氣循脾經上行並沉降於本穴的上部區域。
【功能作用】運化脾土微粒輸送人體各部[1]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有健脾滲濕健脾滲濕,調經止帶的作用。
【主治病症】主治小便不通,小便不利,五淋,遺溺,遺尿,尿瀦留,腹股溝腫痛,小便淋瀝,癃閉,遺精,陽痿,小腹腫痛,陰囊濕癢,陰囊濕疹,兩股生瘡,睾丸炎,性功能減退,子宮痙攣,腹股溝淋巴結炎,小兒麻痹後遺症,鼠蹊腫痛等。
【配伍應用】
箕門穴配三陰交穴中極穴,治小便不通。
箕門穴配氣沖穴、太沖穴,治腹股溝腫痛。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5-0.8寸,避開動脈。
【艾灸】艾條灸5-10分鐘,箕門穴,艾炷灸3-5壯。
【按摩】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箕門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太陰脾經《箕門穴》

參考文獻

  1. 箕門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