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基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米基羅,外文名:Mikloth,基督教聖經人名。
《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1](含亞蘭文)寫就,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它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2]。
簡介
一名基遍居民,是便雅憫人耶利的兒子,示米暗的父親(代上八32,九37、38)。
便雅憫支派
便雅憫支派是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小的一個,是雅各幼子便雅憫的後裔(民1:36)。在舊約中,該支派常簡稱為「便雅憫」。他們人數歲少,但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卻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時,便雅憫支派登記的男丁,在人數方面居於各支派的倒數第二位(男丁人數最少的是瑪拿西支派)。(民1:36-37)以色列人後來在摩押平原統計人口,便雅憫支派登記的男丁人數居於第七位。(民26:41)以色列人在曠野安營時,便雅憫支派跟約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所衍生的支派一同駐守在聖幕的西邊。拔營時,這三族一隊是第三批出發的。(民2:18-24)
在迦南,便雅憫支派分得的地區位於以法蓮支派和猶大支派之間,西面跟但支派接壤。地界的北端從耶利哥城附近的約旦河起,越過伯特利附近的山地,繼續向西延伸,到下伯和崙附近的一個地點。地界的西端從這個地點起,下到南面的基烈耶琳,然後向東延伸,穿越耶路撒冷的欣嫩谷,繞過東面崎嶇的山坡,再下到死海北端的約旦河。這樣,約旦河就成了便雅憫支派東面的地界。
參考文獻
- ↑ 古希伯來字母的發展與演變,網易,2021-04-11
- ↑ 宗教文化的思想價值,豆丁網,201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