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類毒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類毒素(英文:toxoid;anatoxin),又稱減力毒素,變性毒素。是指一些經變性或經化學修飾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醫學微生物學中將類毒素定義為:將細菌外毒素用0.3%~0.4%甲醛處理脫去其毒性,保存其免疫原性即為類毒素。

如某些細菌外毒素可用甲醛等處理後脫毒的製品,毒性雖消失,但免疫原性不變,故仍然具有刺激人體產生抗毒素,以起到機體從此對某疾病具有自動免疫的作用[1]。它們廣泛地應用於預防某些傳染病。如向人體注射白喉類毒素後可以預防白喉。其他的還有破傷風類毒素、葡萄球菌類毒素、霍亂類毒素等。亦可把它們注射到動物體內用於製備抗毒素。

作用原理

細菌的外毒素經甲醛處理後,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保護性免疫的製劑。常用的甲醛溶液的濃度是0.3~0.4%。它可使細菌外毒素的電荷發生改變,封閉其自由氨基,產生甲烯化合物(CH2=N-)。其他基團(如吲哚異吡唑環)與側鏈的關係亦可改變,成為類毒素。常用的類毒素有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另外,若在類毒素中加入適量的磷酸鋁或氫氧化鋁,即成吸附精製類毒素。

該類製劑在體內吸收較慢,能較長時間刺激機體,使機體產生高滴度抗體,增強免疫效果[2]。類毒素也可與死疫苗混合製成聯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聯疫苗,就是由百日咳死菌苗、白喉類毒素、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成的。主要用於兒童,注射後可同時預防兒童易發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種疾病。類毒素在預防由外毒素引起的傳染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於人和動物的免疫接種,使其通過人工自動免疫獲得抗病能力;還可用來免疫動物,再從動物血液中提取含抗毒素的血清,將此抗血清注入人體後,可使人體通過被動免疫的方式,立即獲得相應的特異性免疫力。

視頻

類毒素 相關視頻

人體垃圾與毒素
8分鐘講述人體的毒素

參考文獻

  1. 生物製品技術類毒素 ppt課件,豆丁網
  2. 類毒素and外毒素 ,道客巴巴,201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