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紅風鈴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粉紅風鈴木照片來自[1]

粉紅風鈴木 -- 紫葳科。粉紅風鈴木(Tabebuia rosea)又稱洋紅風鈴木,是一種新熱帶界的樹種植物,樹高可達30公尺、直徑可達1公尺,因具遮蔭與觀賞價值,在國內許多街道沿途與公園都能夠見到,朵顏色為紫色或粉紅色,花期為每年1-2月,樹葉落盡後才會開花。和櫻花一樣受暖冬影響,紅花風鈴木今年也延後花期,到3月中下旬才開始開花,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它們的美喔。[1]

風鈴木屬的落葉喬木,廣布中南美洲,從墨西哥阿根廷都有。主幹直立高聳,樹高可達20公尺以上。互生掌狀裂葉,橢圓形小葉5片,葉長20~25cm、葉寬5~10cm,葉全緣有波浪狀,可以和葉緣有鋸齒的風鈴木鑑別。聚繖花序,但因花柄短,使花朵聚集成頭狀。花有毛,裂片5,漏斗形花粉紅色至桃紅色,喉部白色或淺黃色。花徑約5㎝。1~2月先開花後長葉,春季長葉後亦能零星開花。[2]

紅花風鈴木特徵

  • 莖:株高可達 25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直立,分枝多,樹冠呈圓傘形,樹皮有灰白斑點,平滑;小枝條細長,圓柱形,直立或斜上昇。
  • 葉:掌狀複葉,對生,小葉五片,橢圓狀長橢圓形至橢圓狀卵形,長 20~25 公分,寬 6~9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或漸狹,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 表面光滑無毛,背面則散生毛茸或光滑無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6~9 條及細脈皆略顯明顯而細緻;葉柄長 3~5 公分,光滑無毛茸;小葉柄細長。
  • 花:花多數,紫紅色至粉紅色,有時呈白色,中型,不具香味,開放時徑約 3~5 公分,長 7~8 公分,叢生略呈頭狀花序,多同一時間內開放;花序長 0.5~2.5 公分;花萼小,鐘形,先端截斷狀,具腺毛狀鱗片;花冠闊漏斗形,長 7~7.5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闊卵形;雄蕊 4 枚,著生於花冠下部;子房有腺狀鱗片。花期一月至三月。
  • 果:蒴果,線形或圓柱形,長可達 30~35 公分。二月至四月結實。
  • 紫葳科常綠喬木。掌狀複葉對生,小葉五片,具長柄,紙質,闊卵形至長橢圓形,有尖尾,全緣。花大型淡粉紅色,具觀賞價值,總狀花序,花冠漏斗形或風鈴狀,徑 3~5 公分,五裂,叢生於枝端,先開花後長葉。蒴果。洋紅風鈴木在春季開花,花像風鈴掛在樹上非常漂亮。夏天長葉並結長形果莢,夏秋之季枝繁葉茂,冬天葉掉枝枯。洋紅風鈴木和風鈴木最大的區別為洋紅風鈴木為常綠喬木(風鈴木為落葉喬木),開花時尚有葉片留存樹上;洋紅風鈴木葉緣為全緣無鋸齒,而風鈴木葉緣有疏鋸齒。[3]

繁 殖

  • 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為20~30℃。冬季需溫暖避風越冬。華南地區北部冬季低溫,又多雨潮濕,需註意寒害。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 紅花風鈴木可用種子、扦插和壓條法進行繁殖。由於其種子容易發芽.因此生產上主要採用播種繁殖,種子應即採即播,從播種、開花到結果需2-3年。採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的植株能夠提早開花,但根系不發達,主幹不明顯。

播種繁殖技術

紅花風鈴木果實成熟後易在樹上開裂.種子飛散。用種子繁殖時,須在蒴果成熟後且未開裂的及時採收種子。播種時註意排水,播種苗床稍加抬高。因種子較細且輕,苗床須用細而疏鬆的園土或摹質,土壤弱酸性或中性。播種後用細土稍加覆蓋。保持濕潤,10 d左右即可發芽。種子發芽後,加強管理,薄施液肥,待其長出 2-3片真葉(發芽後1個月)後進行營養袋培育。剛上袋的營養袋曲用60%的遮光網遮蔭15 d後.撤去遮光網,置於全陽光下生長,培育2個月左右,當苗高30cm時即可進行大田種植。


全台夢幻花開秘境

如果說粉嫩櫻花像是炸開滿天的爆米花,那麼粉紅風鈴木就是蓬鬆可愛的棉花糖雲朵了!與櫻花花期相近,花朵更大更熱情,像佛朗明哥舞者的裙擺般飄揚著,還有金黃色澤花朵,整排齊開花的盛況,是春日版的銀杏樹。[4]

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

國立嘉義特殊教育學校與世賢路、高鐵大道之間的圍牆,種植了近五十株的粉紅風鈴木,古色古香的圍牆上垂掛著綻開洋紅色的花朵,粉嫩色彩倒映在大排水面上,形成浪漫無邊的景色。

  • 地址:嘉義市西區世賢路二段123號


視頻

大爆發!風鈴木花團滿開如繡球 瞬成暴紅景點


紅花風鈴木在嘉義 Splendid Pink Trumpet Tree Sidewalk in Chiayi, Taiwan.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