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粉腳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粉腳雁學名Anser brachyrhynchus) 是雁屬中體形大,個體重的鳥類。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隊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中文學名 粉腳雁

拉丁學名 Pink-footed Goose

別 稱 粉足雁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

門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雁屬

拉丁學名 Anser brachyrhynchus

命名時間 Baillon, 1834

目錄

1 外形特徵 2 分布範圍 3 生活習性 [1]

外形特徵

粉腳雁身長60-75cm,翼展145-160cm,體重2200-2700g,壽命22年。在雁屬種類中的足較小,有一個較短的脖子,頭部和嘴喙較緊湊與灰鵝是最接近的一種。頭頸部深暗,雁嘴黃色有黑色斑塊,腿粉紅色是其最明顯的標誌。身體的主要顏色比較淺,以淺棕色和灰色為主,有白色羽緣,更重要的是尾部,羽毛的中間是黑色有較寬的白色邊緣。肩和一級飛羽的羽毛幾乎形成一組光譜:銀灰色、粉色和灰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在雁屬鵝種的系統進 化關係中,形成了4個進化枝,粉腳雁屬於其中一枝。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大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 [2]

生活習性

粉腳雁夏季棲息於北極苔原,沼澤和池塘等地,巢建於多種類型的環境,平地、陡峭的懸崖和十分乾燥地面。在冬天,則流連於草甸,已經收穫的馬鈴薯地或穀物地。依賴於大型湖泊或河口灘涂。 這是一個遷徙物種。 8月下旬離開斯匹次卑爾根,冰島和格陵蘭島東部,飛到不列顛群島,丹麥海岸和北海。最西部的物種達到南部的佛蘭德加萊海岸愛爾蘭加萊。 像所有的雁一樣,它們有強大的飛行能力,伸出脖子和自己的同伴保持相同的距離。以至於在遷移過程中能順利的越過海洋和山脈。 粉腳雁是一個高度素食者。逗留在凍土地帶時,吃滋生於陸地的植物和水生草本植物的根和種子。在冬天它們會充分利用農作物進行活動,導致對苗木作物的危害。鳥類保護專家認為應該選擇性保留一些冬季穀物以便粉腳雁取食。實踐表明馬鈴薯的塊莖對這些雁更有吸引力,特別是在秋天它們在遷移過程中。 [2] 雁巢用苔蘚,地衣和羽毛做內襯。雌雁每巢產4至5枚卵。孵化期持續25至28天,由雌性單獨進行孵化。在大約56天之後,幼雁可以飛行。 [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