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葛鯪魚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粉葛鯪魚湯 |
粉葛鯪魚湯,粉葛切成滾刀塊;蜜棗去核,陳皮泡軟;赤豆、扁豆用清水浸泡一夜;瘦肉洗淨切塊,鯪魚洗淨拭乾水。燒熱2湯匙油,爆香薑片,放入鯪魚煎至雙面呈金黃色,盛入瓦煲內待用。瓦煲注入適量清水,放入陳皮、蜜棗、赤小豆和扁豆大火煮沸,小火煲1小時。放入粉葛、瘦肉和鯪魚拌勻,以大火煮沸改小火煲45分鐘,下鹽調味即可。
基本內容
中文名:粉葛鯪魚湯
分 類:粵菜
作 用:解酒等
主要食材:鮮粉葛
調 料:鹽等
菜品製作
材料:鮮粉葛500克,鯪魚2條,瘦豬肉160克,赤小豆和扁豆60克,蜜棗4粒,陳皮1塊,姜3片,鹽少許
做法:1、粉葛切成滾刀塊;蜜棗去核,陳皮泡軟;赤豆、扁豆用清水浸泡一夜;瘦肉洗淨切塊,鯪魚洗淨拭乾水。
2、燒熱2湯匙油,爆香薑片,放入鯪魚煎至雙面呈金黃色,盛入瓦煲內待用。
3、瓦煲注入適量清水,放入陳皮、蜜棗、赤小豆和扁豆大火煮沸,小火煲1小時。
4、放入粉葛、瘦肉和鯪魚拌勻,以大火煮沸改小火煲45分鐘,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粉葛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解酒和清胃熱的作用,鯪魚有益氣血、健筋骨之功,春季常飲此湯有清熱、除煩、止渴和去濕的作用。[1]
原料介紹
鯪魚生長在水溫較高的水域,不耐低溫,一般水溫低於7℃時即不能生存,所以天然鯪魚主要產於廣東、福建兩省各水系。其它地區可在保溫條件下進行人工養殖。鯪魚四季均產,以4~6月為捕撈旺季。
鯪魚體扁側,背部在背鰭前方略隆起,一般體長15~25厘米。有須兩對,鱗片較大,體為青白色,腹部圓而無棱,刺細小且多,肉嫩,略有土腥味。
一般體長15~25厘米。體長兩側扁,背部在背鰭前方稍隆起,腹部圓而稍平直。頭短小,吻圓鈍,吻長略大於眼徑。口小,下位,呈弧形。上唇邊緣呈細波形,唇後溝中斷,下唇邊緣布滿乳突。上下頜具角質銳緣,與唇。分離。須2對,吻須較粗壯,頜須較短小或退化僅留痕跡。下咽齒3行。鱗中等大,圓形。側線平直,
側線鱗38~42枚。背鰭無硬刺,其起點至尾基的距離大於至吻端的距離。胸鰭尖短,尾鰭寬,深叉形。體青白色,有銀白色光澤。胸鰭上方、側線上下有8~12個鱗片的基部有黑斑,堆聚成菱形斑塊。幼魚尾鱗基部有一黑色斑點。
經濟價值:為華南重要的經濟魚類之一。因其肉細嫩、味鮮美、產量大、單產高、價格適中以及質量上乘,是市場的暢銷貨。廣東省大部分集中起水的養殖鯪魚都是活魚速凍,凍結的魚眼球仍凸出明亮,宛如活魚一般。家庭食用除一般食法外,還可做魚丸,工廠生產的豆豉鯪魚罐頭和凍鯪魚一樣,行銷全國各地。鯪魚也可入藥,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溫之功效。
產地、產季:棲於南方水溫較高的河流內,不耐低溫,一般水溫低於7℃時即不能生存,以藻類及水底腐殖質為食。產卵期4~9月。冬季在河床深水處越冬。分布於珠江流域及海南島。為廣東、廣西的重要養殖對象,福建也有養殖,一年四季均產,10月份為捕撈旺季。
鯪魚是熱銷品種,其英文名為Mud carp。常由廣東輸往香港、澳門。
菜品功效
益氣血 健筋骨 通小便。味甘、性平、無毒,入肝、腎、脾、胃四經;
有益氣血,健筋骨,通小便之功效;
治小便不利、熱淋、膀胱結熱、脾胃虛弱。
菜品營養
鯪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鈣、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味道鮮美。
菜系介紹
粵菜即廣東菜,狹義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含南番順,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之一,發源於嶺南,廣義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深遠,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在世界各地粵菜與法國大餐齊名,國外的中餐基本上都是粵菜。因此有不少人,認為粵菜是海外中國的代表菜系。
經典粵菜有:燒鵝、廣州文昌雞、叉燒肉、香芋扣肉、賽螃蟹、沙茶牛肉、南乳粗齋煲、蘿蔔燉牛腩、避風塘炒蝦、廣式羊肉煲、珍珠肉丸、廣式脆皮燒肉、鐵板黑椒牛柳、菠蘿咕老肉、香煎芙蓉蛋、鐵板鯧魚等。
菜系特點
粵菜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於在模仿中創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
質和味:粵菜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追求色、香、味、型。
地理優勢:廣東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1]故廣東的飲食,一向得天獨厚。自秦漢開始,中原漢人不斷南遷進入廣州。他們不但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同時也帶來了「燴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中原飲食風格。
用料:粵菜用料十分廣泛,不僅主料豐富,而且配料和調料亦十分豐富。為了顯出主料的風味,粵菜選擇配料和調料十分講究,配料不會雜,調料是為調出主料的原味,兩者均以清新為本。
講求色、香、味,型,且以味鮮為主體。畜類菜色:脆皮烤乳豬、龍虎鬥、太爺雞、、猴腦湯等百餘種。海鮮、河鮮一直是粵菜賴以生存的基本原料,蟲蛇魚蛤也是廣州人的最愛。
烹調方法:烹調方法有21種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尤重「鑊氣」和現炒現吃,做出的菜餚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爽為主,而且隨季節時令的不同而變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並有「五滋」(香、酥、脆、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別。選料廣博奇異,品種花樣繁多,飛禽走獸、魚蝦鰲蟹,幾乎都能上席。風味注重質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
參考文獻
- ↑ 粉葛鯪魚湯,不僅味道鮮甜,還有着很好的祛濕效果,我是小萌橙, 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