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粘油子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粘油子學名Urena lobata)中藥名,為錦葵科[1](Malvaceae)梵天花屬(Urena)下的一個種。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

常用於感冒,風濕痹痛,痢疾,泄瀉,淋證,帶下,月經不調,跌打腫痛,喉痹,乳癰,瘡癤,毒蛇咬傷。

直立半灌木,有分枝,高達1米,全株被柔毛及星狀毛。葉互生,下部葉心臟形或近圓形,

上部葉橢圓形或近披針形,長3~8厘米,寬1~6厘米,基部近圓形、心形或楔形,先端短尖,邊緣具細鋸齒,

有時3~5淺裂或具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掌狀網脈,中脈基部有一腺體;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植物[2]

別名

地桃花,別名:天下捶八卦攔路虎假桃花粘油子八卦草迷馬樁野挑花梵尚花羊帶歸虱麻頭寄馬樁紅孩兒石松毛牛毛七半邊月拔膿膏大梅花樹野茄子山茄簸油玲花土杜仲野桐喬山棋菜刀傷藥肖梵天花三角風桃子草刺頭婆千下錘大迷馬樁棵土黃芪巴巴葉窩吼地馬椿

形態特徵

1、地桃花:又名肖梵天花。直立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m。小枝被星狀絨毛。

葉互生;葉柄長1-4cm,被灰白色星狀毛;托葉線形,長約2mm,早落;莖下部的葉近圓形,長4-5cm,

寬5-6cm,先端淺3裂,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鋸齒;中部的葉卵形,長5-7cm,寬3-6.5cm;

上部的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7cm,寬1.5-3cm;葉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狀絨毛。

花腋生,單生或稍叢生,淡紅色,直徑約15mm;花梗長約3mm,被綿毛;小苞片5,長約6mm,基部合生;

花萼杯狀,裂片5,較小苞片略短,兩者均被星狀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約15mm,

外面被星狀柔毛;雄蕊柱長約15mm,無毛;花柱枝10,微被長硬毛。果扁球形,直徑約1cm,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和錨狀刺。花期7-10月。

2、粗葉地桃花:又名消風草、千捶打野桃花、狗扯尾、痴頭婆。本變種與上種極相似,

主要區別是:葉密被粗短絨毛和綿毛,下部的葉較寬而很少分裂,先端通常3淺裂,基部近心形,

上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具鋸齒;小苞片線形,密被綿毛,略長過於萼片;花瓣長10-13mm。

藥理應用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歸經

味甘、辛,性涼。

歸脾、肺經。

功效

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

感冒,風濕痹痛,痢疾,泄瀉,淋證,帶下,月經不調,跌打腫痛,

喉痹,乳癰,瘡癤,毒蛇咬傷[3]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野桃花根24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2、治風濕痹痛肖梵天花三椏苦兩面針昆明雞血藤各30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3、治癰瘡,拔膿:生地桃花根搗爛敷。(《廣西藥用植物圖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禁服。

《雲南中草藥》:「忌魚腥、豆類。」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全草全年均可采,除去雜質,切碎,曬乾。根部於冬季挖取,洗去泥沙,切片,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軟,切斷,乾燥。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乾燥根呈圓柱形,略彎曲,支根少數,上生多數鬚根,表面淡黃色,

具縱皺紋;質硬,斷面呈破裂狀。莖灰綠色至暗綠色,具粗淺的縱紋,

密被星狀毛和柔毛,上部嫩枝具數條縱棱;質硬,木部斷面不平坦,

皮部富纖維,難以折斷。葉多破碎,完整者多捲曲,上表面深綠色,

下表麵粉綠色,密被短柔毛和星狀毛,掌狀網脈,下面突出,葉腋有宿存的托葉。氣微,味淡。

飲片性狀:微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混合。根圓柱形,栓皮粗糙,

棕褐色;莖暗綠色,密被星狀柔毛;葉片多捲曲,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麵粉綠色,兩面被毛。花冠淡紅色,已破碎。氣微,味淡。

參考文獻

  1. 錦葵科的特徵, 認識植物
  2. 地桃花_植物信息,愛花卉網
  3. 地桃花_中藥_功效主治,【中醫百科】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