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彼得·愛克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翰·彼得·愛克曼

圖片來源

約翰·彼得·愛克曼Johann Peter Eckermann,(1792年9月21日-1854年12月3日)生於漢堡東南的留納堡(Lueneburg)的小邑文森(Winsen)。德國詩人和作家,因作品《歌德談話錄》而聞名於世,他是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晚年生活的見證者。[1]

生平

父親是貧窮的小販,母親是個織工,他幼時為人牧牛。

愛克曼從小就為生存而奔波勞累,由於地處下層社會,使得他養成了謙卑勤懇、一絲不苟的性格,連受小學教育的機會都沒有。十四歲時為鄉里的有力者所賞識,得與上流社會的子弟同習法文拉丁文音樂等;十六歲受堅信禮後,做某司法官的書記生,其後四年間輾轉服務於兩三個官廳。

1813年做志願兵而參加自由戰爭,翌年歸鄉。從軍中得欣賞荷蘭的名畫的機會,打算做個畫家,而為才能和境遇所不許;乃入漢諾威邦的陸軍部任事,生活得以安定。

1817年,時年二十五歲,好學心切進漢諾威高級中學,學習古語;又得二三保護者的援助

1820年,進格丁根大學,學法律。

1821年,出版了模仿歌德風格的詩歌集,並且把詩集送給歌德,但是歌德對此反應冷淡,後來又寫出《論詩·特別以歌德為證》的論文集。

1823年,他把這部作品寄給歌德,得到了歌德的肯定和讚賞,在魏瑪獲得了歌德的接見,至1832年3月歌德逝世,愛克爾曼一直擔任哥德的秘書,併成為他的摯友。[2]

約翰·彼得·愛克爾曼的《哥德對話錄》,以及哥德的自傳《詩與真實》,記載了晚年歌德關於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政治、宗教、軍事等諸多方面的言論與思想。可以說它是歌德思想*成熟時期的見證,與詩人的自傳《詩與真》同為研究歌德生平與思想的重要資料。歷來被看作研究哥德的生平及思想的珍貴記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