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腿象龜
圖片來自xuite

紅腿象龜(學名:Chelonoidis carbonaria , 英文名:Red-footed tortoise)是來自南美洲北部的一種受歡迎的寵物龜。牠們是中型陸龜,一般成龜平均長度為30厘米(12英寸),亦可以達到40厘米(16英寸)。[1]

他們有深色麵包形的背甲,四肢及頭部的顏色很鮮豔,大概從淺黃色至暗紅色。而紅腿象龜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亞種,而來自亞馬遜流域的黃腿象龜與紅腿象龜有著密切關係。

牠們的自然棲息地範圍大概是從熱帶稀樹草原與森林的邊緣周圍的亞馬遜河流域。牠們是雜食性動物,會進食各式各樣的植物,主要是水果,牠們亦會進食還草、花、菌類、腐肉和無脊椎動物。

紅腿象龜的蛋及幼龜是許多食肉動物的食物;而對成年龜隻而言,主要威脅是美洲虎和人類。紅腿象龜族群密度從原生地而言非常稀少,主要原因是由於棲息地破壞、過度被捕食和用作寵物貿易。

目錄

名稱

紅腿象龜有許多名字:紅腿陸龜紅腳龜稀樹草原龜等,以及在部分當地起的名稱,如carumbe、karumbe,在當地而言,這意味著「慢慢地移動」(巴西,巴拉圭),wayapopi或morrocoy(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以及japuta和jabuti piranga(巴西,阿根廷)。

特徵

成年紅腿象龜的甲殼通常是一個細長的橢圓形,兩側平行,但雄性的兩側會向內灣。牠們的背甲高高隆起,而且十分光滑,而每一塊盾甲的中間是淺黃色,而四周是黑色或深褐色。頸部並不像其他陸龜,並沒有鱗甲。而生長紋在生長時期會十分明顯,但大部分龜的生長紋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光滑。

腹甲大而厚,雄性的向入凹陷,而且可以以肛盾(最後面的對腹甲盾)分別性別,而腹甲彩色則因不同地區的亞種而異。

四肢通常是呈圓柱形,前肢有4隻爪和後腿有5隻爪,但沒有明顯的腳趾。前肢稍扁平,多數與頭部呈相同的顏色。前肢的麟甲是不一樣大及凸出的,因為他們是很原始的物種。尾巴肌肉十分發達,不同性別有不同長度和造型,並而不太尖銳。

一般成體的大小會因地區和性別而不同,紅腿象龜雄性稍大,整體平均長度為30-35厘米,而長於45厘米的亦很常見,偶爾發現超過50厘米的龜隻。已知最大的紅腿象龜標本是來自巴拉圭,該龜長60厘米長,體重超過28公斤。

幼年的紅腿象龜比成體更圓,甲殼多為淡黃色及褐色,新生長的部分會較深色。年輕的紅腿象龜的盾甲邊緣是呈鋸齒形的,尤其是在後肢的位置。這可能有助於偽裝,令捕食者更難發覺。

兩性差異

雄性體型稍大,體色更加豐富多彩。生活從北部的亞馬遜基本的雄性,其背甲呈「蜂腰」,即背甲兩側會有輕微凹陷,底甲亦會有輕微凹陷,以幫助在交配時穩定身體。男性的尾巴較長,肌肉較發達,而女性的尾巴很短,呈圓錐形。

肛盾各有不同,令雄性的尾巴可有更大的流動性,並令自己可以保護雌性的後腿位置。雄性泄殖孔亦較近盾甲。

分佈及生境

紅腿象龜生境範圍從巴拿馬東南部、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安第斯山脈北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西部,東至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南部範圍,並有可能在阿根廷北部。牠們的族群並不是均勻地分佈在以上範圍內。例如,在巴西中部或在森林茂密的地區不經常發現紅腿象龜,自1985年以來,一般只記錄紅腿象龜在秘魯出現。精確範圍的信息是很難界定的,龐大的範圍、政治和地理的障礙,令龜隻出現的範圍十分不穩定。

而紅腿象龜還被發現幾個加勒比群島、但數量並不是很清楚,大概是本地或其他人類帶去的。許多殖民地似乎已於17世紀將此龜當成糧食供應或作為寵物。牠們被發現於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特立尼達多巴哥格林納達巴巴多斯聖文森特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馬提尼克島多米尼加瓜達盧佩背風群島維爾京群島波多黎各

紅腿象龜的首選棲息地按地區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溫度接近30°C的地區,很少低於20°C或超過35°C,同時喜愛高濕度、雨量充沛的地方,儘管一些地區可能相當乾燥。大多數的棲息地內可能會遇到較冷的雨季(4月到8月)和溫暖乾燥的季節(9月至3月),但只有部分的南部範圍內偶有寒流。紅腿象龜,亦經常發現在附近的森林和熱帶草原的過渡區之間,如林中空地或沿水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