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綦江區吹角壩天主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千圖網 的圖片

綦江區吹角壩天主堂隸屬重慶教區,位於打通鎮吹角村金堂合作社。清道光元年(1821)川東南代牧區主教派神父廖儒真主持修建。教堂坐西向東,背靠大山,前有吹角河。教堂前面,良田千畝,視野開闊。

教堂占地3350平方米,建築面積1122平方米,四合院式平房,竹木穿斗結構,雕刻工藝精美。正廳為教堂,左右兩側為神父宿舍和經堂等用房。正廳大門門額書 「天主堂」3個朱紅大字。上方彩繪花草圖案。廳前空地寬闊。

教堂建成後,在石壕、打通、東溪購置大量田產。同時,開辦義學。以廖儒真為第一任駐堂神父。田產所收租谷部分運重慶出售,部分供給其它教堂。由於東溪、趕水、扶歡等地信徒距吹角天主堂較遠,於1919年又在東溪雞市坡后街購地建東溪天主教堂和糧倉。東溪天主教堂建成後,設立了天主教吹角堂區,直屬吹角教堂管理。1950年,宗教活動停止。1951年起,教堂先後被吹角鄉糧店改作糧倉、大羅林業站堆放木材、生產隊作保管室,1968年又改作知青住房與民房。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教堂毀損嚴重,多處垮塌。

1984年,落實宗教政策,教堂由重慶市天主教愛國會代管。1998年,由王天福、王天啟等信徒發起,組建了教堂維修籌備組。籌備組發動信徒集資、投勞,歷經半年,修復教堂。1998年12月18日成立了綦江縣吹角天主教堂管理委員會。2001年9月,綦江縣人民政府批准吹角天主教堂恢復開放。2008年,教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了危房。重慶市人民政府撥款18萬元、綦江縣人民政府撥款10萬元、天主教重慶教區撥款3萬元,對教堂排危搶修,排危工程於是年11月底結束,祭台正中塑耶穌聖心像一尊,左側塑聖母聖像一尊。12月復堂。

歷任神父

1812—1950年:廖儒真—黃神父—周神父—尚惟善—聖若瑟—石明亮—騰神父—唐公聊—李曉園—劉真一—喻培基—榮照明—王神父—張神父—段神父—榮邦國—黃公茂—李智銳

1998—2015年:向北方(1998—2001)—劉照江(2001—2004代管)—王萬洪(2004—2011)—劉文明(2011—2015)-王易(2014-2018)

歷屆負責人:王天啟(2011-2015)

天主教

1054年,基督教分裂為東西兩派[1]。東派教會自稱正教,西派教會自稱公教。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隨着一些新教教派的相繼成立,天主教成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

天主教的經典是《聖經》。神學教義主要有上帝論、三位一體、末世論、教會論等。天主教內稱教會的節慶和紀念日為瞻禮[2]。天主教最重要的節日有四大瞻禮,即:耶穌復活瞻禮,又稱復活節;聖神降臨瞻禮;聖母升天瞻禮;耶穌聖誕瞻禮,即聖誕節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1054年大分裂,大公網,2016-02-14
  2.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