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 (馬來西亞)
維多利亞 (馬來西亞) |
---|
圖片來自YBJ 聯邦直轄區 納閩 |
維多利亞鎮(馬來語:Bandar Victoria),即為納閩聯邦直轄區的首府,也因此被稱為納閩鎮(馬來語:Bandar Labuan)。維多利亞處在納閩島的東南方,也是該區的行政及金融中心。
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arbour,MY,港口代碼:MYLBU)也叫拉布安港(Port of Labuan)位於馬來西亞沙巴州西南島嶼拉布安島(Labuan)也叫納閩島,維多利亞港為城鎮的深水自由港。
拉布安島,馬來西亞沙巴州西南島嶼。在北緯5°19′13.16″,東經115°12′40.42″,位於文萊灣口東側。包括附近7個小島。
總面積91平方公里(35.1平方英里 )。人口85,272(2010)。早在七世紀即有中國商船來此貿易。出產稻米、西谷、橡膠、椰干和水果,飼養禽畜,有煤礦和木材加工業。南岸維多利亞港為南海水域深水港,大潮時可進海輪。婆羅洲北岸各港的轉運中心與船舶燃料油供應站,出口以木材和椰干占大宗。新建有海上鑽探石油的供應基地和碼頭,天然氣工廠,附近布朗島洞穴中有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石鑿及人骨等。1846年割讓給英國,1906年併入海峽殖民地,1946年併入北婆羅洲(今沙巴)殖民地。1963~1966年為聯邦防禦部隊司令部駐地。東南岸的維多利亞為主要城鎮和深水自由港。該島地勢低平,種植業發達。有良好的公路網和大型機場。
納閩島的主要景點有納民·阿拉法清真寺、盟軍戰爭紀念墓以及磚造煙囪等。
可以從這裡過境到文萊。每天有六班快船開往文萊的Serasa碼頭(RM24,1.5小時),該碼頭距離麻拉市(Muara)25公里。這裡有飛往哥打京那巴魯、吉隆坡和古晉的航班。開往哥打京那巴魯的渡船每天有四班,分別是早上8:30、10:45和下午的13:00、15:00(RM31,1.5小時);開往沙撈越的林夢的渡船每天有兩班,分別是中午12:30和下午的14:30(RM23,2小時);開往老越的渡船每天有一班,中午12:30開船。碼頭需交RM0.5的稅。
島上經濟型旅館性價比較低,建議選擇中高檔旅館。
目錄
歷史
15世紀開始,維多利亞一直由汶萊帝國統治。[1][2][3] 過後汶萊帝國蘇丹Omar Ali Saifuddin II|奧瑪阿里·賽夫丁}}把維多利亞的控制權轉讓給了英國。奉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之命,英國海軍軍官Rodney Mundy||羅尼·曼迪訪問並且正式接管了維多利亞。
1942年1月3日至1945年6月,維多利亞被大日本帝國的北婆羅洲部隊日本陸軍第37軍統治,這段時間稱為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1945年6月10日,澳大利亞皇家陸軍9th Division (Australia)於Battle of Labuan中成功解放了維多利亞。過後,維多利亞成為了婆羅洲英國軍事管制區的一部分,英國也修復了維多利亞被戰役摧毀的基礎設施。
小島於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沙巴州的一部分。1984年|沙巴州政府把島嶼的控制權轉讓給了馬來西亞政府。[1]為了促進維多利亞的經濟增長,馬來西亞政府於1990年10月宣布該區為國際離岸金融中心以及自由貿易區。[1][4]
經濟
維多利亞鎮內的重要設施包括納閩港。納閩港是一個深水港,水域相當平靜。這個港口是汶萊、砂拉越北部以及沙巴西部一個重要的貨運中轉站。納閩境內主要生產椰子核、橡膠以及西米,處理後經納閩港出口至國外。港口能夠供大型貨輪停靠,且是個天然的深水港,不受颱風影響。主要港口長244米,寬度為8.5米,並且可以容納高達16000載重噸位的貨輪停靠,並可接納4艘貨輪同時停靠。港口擁有15600平方米的公開貨櫃停放處以及兩個倉庫。此外,港口也具備了每年處理100萬個20呎標準貨櫃(TEUs)的能力。除了主要港口,附近還有其他5個私人港口,分別為殼牌石油港、鐵礦港、甲醇港以及兩個岸外小麥出口港口(名為Asian Supply Base Jetty 以及 Sabah Flour Mill Jetty)。[5]
維多利亞鎮的金融中心位於島內的默迪卡路。金融中心的主要用戶包括跨國銀行、保險公式以及信託基金的海外分行。維多利亞金融中心也設有區域岸外深海採集石油以及天然氣公司的辦事處。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維多利亞鎮約有8.5萬名居民。維多利亞離岸金融中心也擁有一個設有1,500個座位的會展中心,並設有一間商場。[6][7][8]
姐妹城
視頻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Stephen R. Evans; Abdul Rahman Zainal; Rod Wong Khet Ngee. The History of Labuan Island (Victoria Island) (PDF). Calendar Print Pte Ltd. 1996 [2014-08-16]. ISBN 981-00-7764-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7-01).
- ↑ R. W. McColl. Encyclopedia of World Geography. Infobase Publishing. 2005-01-01: 123–. ISBN 978-0-8160-7229-3.
- ↑ Carlos Ramirez-Faria. Concise Encyclopeida of World History. Atlantic Publishers & Dist. 2007-01-01: 97–. ISBN 978-81-269-0775-5.
- ↑ Chapter 8: Labuan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 Bank Negara Malaysia. [2014-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2).
Labuan was declared as an International Offshore Financial Centre (IOFC) in October 1990 to complement the activities of the domestic financial market in Kuala Lumpur, strengthen the contribu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of Malaysia as well as develop the island and areas within its vicinity.
- ↑ WPS. Labuan Port port commerce.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8).
- ↑ Labuan, Financial Park, Labuan Office Space and Co-working, Meeting Rooms and Virtual Offices. Regus NZ. 2018-09-01 [2018-11-01].
- ↑ Dunseith, Bradley. Labuan: Offshore Opportunities in Malaysia. ASEAN Business News. 2017-05-05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9).
- ↑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Official Portal.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 Official Portal. [2018-1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 ↑ Sohan Das. Labuan to twin with Xianning. Daily Express.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