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網咖難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網咖難民
圖片來自tvbs

網吧難民日語ネットカフェ難民)是日本傳媒所創造的新名詞。專指一些沒有固定居所,而長期在網吧滯留的人[1]

歷史說明

在日本,網吧難民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欠租、家庭理由等),而不能夠再居住於自己的家中或公寓,而轉到24小時營業的網吧漫畫咖啡店度宿的人 [2]。自2007年起,日本的傳媒使用這個名詞去取代露宿者。和一般由於年紀大而求職困難、或沒意欲求職的露宿者不同,很多網吧難民都是有心尋找工作,但只是做一些日薪工作的臨時工。因為有些許的收入,深夜會以網咖等24小時的商店為逗留地點,因而和一般的露宿者又有所分別,日本的傳媒於2007年開始創作了網吧難民一詞。

在人力仲介公司登記之後,利用手提電話電子郵件通知臨時的派遣地點,從事這類日薪工作的年輕人在2007年前後於日本首都圈有增加的趨勢,經由部份媒體的報導之後,在2007年3月15日日本共產黨的參議員小池晃於厚生勞動委員會中向厚生勞動大臣柳澤伯夫質詢,要求調查日本國內網咖難民的實際情況,對此質詢,柳澤大臣表示「希望檢討可能性與否」的回答。

迄今,日本政府部門尚未對網咖難民進行正式統計,所以這也是厚生勞動省首次表示進行檢討,厚生勞動省現計劃對日本其中1300間網吧進行調查。

僱用環境的變化

把隨身物品存放置於便宜而且可以長時間出租的車站儲物櫃內,並在晚間特殊時段低價位的網吧裡利用「晚間套餐」便可以使用的個人房間,有些甚至還設有淋浴設備免除了前往澡堂的舟車勞頓,這些都是更容易造成網吧難民出現的社會變化。而泡沫經濟爆破後,自由工作者的增加、企業因減低開支及增加價格競爭力等,務求在日本長期的通貨緊縮經濟中生存,因此減少正職員工而增加聘用派遣職員等的原因,都反映了日本經濟的僱用環境變化[3]

手提電話

對網吧難民的派遣勞動者來說,手提電話是不可缺欠的工具。因接受工作、到達工作地點、完成工作、新工作的確認等都要利用手提電話。也有隻使用網咖電腦來通訊的人。

2000年代以後,使用電子郵件傳送每月帳單(即電子帳單)的日本電訊公司出現後(例如:NTT DoCoMo的「e Billing」服務),即使沒有固定居所,只要在申請服務時有地址證明等,即使日後成為網吧難民,電話服務也不會被取消。除此以外,沒有申請過服務,只要有身份證明文件便可使用的預付式手提電話也是另一個選擇。

不能提供固定收入的日薪工作

1980年代至1990年代,自由工作者租比較便宜的公寓就能維持生活,但是對於日薪的自由工作者來說,每月數萬日圓的租金、水電費等都是不容易賺取的數目。由於不能確保每天都有工作,日薪工作的薪金就用來確保當天的生活。網吧除了有大沙發座位,是休息的地方外,免費的飲品可以補充能量,電視互聯網漫畫等也可保持和文化和資訊的接觸。

在2000年代後期增加的24小時營業快餐店中,對沒有找到工作而度過晚上的人,也有和網民難民相似的稱呼,被稱為「麥難民[4]。因此,這些人們的度宿地方不只網吧。或是便利超市、洗衣店等等任何能夠在晚間暫居的地方都能成為網咖難民的臨時住所。

網吧難民的違法行為

據日本NNS電視節目《ザ・ワイド》(THE WIDE)的網吧難民特輯所說,利用網上拍賣炒賣門票黃牛黨,有一部份也是網吧難民。也有網吧難民偷取遊戲軟件DVD影片轉售圖利。

社會衛生問題

於2006年,東京發現有13人在網吧中感染到肺結核,當局懷疑病源是網吧難民。政府發言人表示:「這種現象在衛生、勞工和福利方面引發了許多問題。問題是我們還不能確切地知道,網吧裏有多少無家可歸者,政府該如何干預。」

參考文獻

  1. 據說年輕人佔大多數
  2. 【Web Watch】新型露宿者 網吧難民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5-28. JANJAN 2007年2月1日
  3. 參考日本電視台播放於2007年1月28日的『ネットカフェ難民 漂流する貧困者たち』介紹內容。
  4. 原文為「マック難民」。「マック」是日文中麥當勞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