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繪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繪龍屬
圖片來自pinterest

繪龍屬(屬名:Pinacosaurus)意為「木板蜥蜴」,是種中等大小的甲龍類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晚桑托階到晚坎潘階,約8000萬年前到7500萬年前。繪龍的化石發現於蒙古中國。繪龍的鼻孔附近有2到5個額外的洞,目前沒有理論解釋這些洞的功能。

敘述

繪龍是種輕型、中等大小的甲龍下目恐龍,擁有長尾巴,身長達到5公尺。如同所有甲龍科恐龍,繪龍的尾巴末端有骨槌,作為抵抗掠食動物(如特暴龍)的武器。最初標本上的最獨特特徵是在鼻孔的正常位置,有兩個蛋狀的洞上下排列。這些洞是繪龍的特徵,其數量有變化。Godefroit等人在1999人發現有四個洞,在2003年的一個未成年個體標本則被發現有5對洞。

發現

在1920年代,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辦過數次中亞的挖掘活動,在蒙古戈壁沙漠進行挖掘。在Shabarakh Usu地區的牙道黑達組(Djadokhta Formation)的火焰崖發現的許多古生物化石中,發現了繪龍的最初標本 。正模標本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第6523號標本)是在1923年所發現的部分壓碎的頭顱骨、下頜、皮內成骨

繪龍是最著名的亞洲甲龍類,已發現超過15個標本,包括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骸、5個頭顱骨或部分頭顱骨、以及發現兩個由數隻未成年個體擠在一起的集體化石,可證明是因沙塵暴而死的(Jerzykiewicz, 1993)。目前保存最好的頭顱骨是一個由Teresa Maryanska在1971年與1977年所研究的未成年頭顱骨。

分類

模式種谷氏繪龍P. grangeri)。在1935年,楊鍾健寧夏發現一個新標本,並將牠命名為新種,寧夏繪龍(P. ninghsiensis[1],但寧夏繪龍現在被認為跟谷氏繪龍是同一個種;在1952年,葉甫根尼·馬列夫(Evgeny Maleev)以破碎化石命名的徐龍Syrmosaurus viminicaudus),也被認為是谷氏繪龍[2]。在2009年的一個甲龍科重新研究,認為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黑山龍,可能是谷氏繪龍的次異名;黑山龍的化石保存狀態差、化石破碎。黑山龍是在1953年被敘述、命名,當時被歸類於厚頭龍類的一屬,經常被認為是疑名。

在1999年,Godefroit等人研究其他在中國發現的化石,根據皮內成骨與鼻部特徵,而認為是獨立的新種,並命名為魔頭繪龍P. mephistocephalus)。保存最好的頭顱骨來自於未成年個體,但正模標本是個成年頭顱骨,而長度大於寬度,這顯示牠們可能是更原始的裝甲亞目恐龍。

繪龍起初被分類於結節龍科[3],現在被認為是甲龍科

參考文獻

  1. Young, C. C. On a new nodosaurid from Ninghsi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Series C. 1935, 11: 5–27. 
  2. Maleev, E. A. Novoe semeystvo pantsirnich dinosavrov is verchnego mela Mongolii.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1952, 87: 131–134. 
  3. Gilmore, C. W. Two new dinosaurian reptiles from Mongolia with notes on some fragmentary specimens. American Museum Novitiates. December 4, 1933, 67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