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窗月·燕歸花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窗月·燕歸花謝》


作品名稱: 《紅窗月·燕歸花謝》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納蘭性德

別稱:納蘭成德,納蘭容若

《紅窗月·燕歸花謝》是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納蘭性德的詩詞。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於水、荷尤多,儘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並不算開闊,但是由於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後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後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1]

詩詞正文

譯文

花兒凋謝,燕子歸來,遵循節令又過了清明。

風景是一樣的,但心裡卻是兩樣的愁情,都在思念着對方。好像還記得那次在迴廊里相逢,我們互相發誓要相愛三生,永不分離。

我們在絲絹上寫就的鮮紅的篆文,好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樣清晰可見。

說道不辜負你我的密約,這絲絹上的深盟即可為憑。說罷已是深夜,一絲清淡的露珠濕了銀色的屏風。

賞析

這首詞幾乎全是抒吐對往日戀情的回憶,一雙愛戀的人兩情相許、鄭重盟約的情境,深摯動人。詞人對當時景象的宛然追憶,浸透了離別的酸楚。[2]

詞的上片主要是寫景與追憶往昔。「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燕子歸來,群花凋謝,又過了清明時節,首句交代了時令,即暮春時節。詞人用「燕歸」來暗指世間一切依舊,可是自己所愛之人卻不能再回來,所以才會「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

詞到下片.納蘭睹物思人,發出了舊情難再的無奈慨嘆。「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在絲絹上寫就的鮮紅篆文,如今想來,就好像那天上清晰的明星一樣。「道休孤密約,鑒取深盟」,絲絹上寫的是當初二人的海誓山盟,這些文字作為憑證,見證了不要相互辜負的密約。然而,誓言也會有無法實現的一天,如今回憶起往事,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眼淚止不住流了出來,打濕了銀屏。詞到「語罷一絲香露、濕銀屏」時戛然而止,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3]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4]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視頻

納蘭性德

康震生動形象的描述納蘭性德的詩詞意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