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紅火火鬧元宵(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紅火火鬧元宵》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紅紅火火鬧元宵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元宵節的氣氛和過年就不太一樣了,總是比較輕鬆和愉快些。元宵節時,家譜前擺的供品和過大年也是不一樣的。過大年只擺兩盤有花頂的饅頭,而元宵節時除了那兩盤有花頂的饅頭照擺外,還要擺佛手糕,俗名叫「爪山」,學名「佛手山」,是「福壽山」的諧音,有求長壽多福的意思。佛手山是用一雙一雙的佛手狀的發酵麵團蒸成的,底上有九雙手,依次遞減,頂上是一雙手托起的荷花,依着家譜豎着擺,既莊嚴,又好看。大叔蒸佛手山的手藝是全村有名的,元宵節前少不了要幫左鄰右舍的,總得忙乎好幾天。另外,在供桌的兩端還要擺谷地糕,就是在棗糕上插長葉長穗的穀子苗,那穀子苗是在秋天收穀子時就挑揀好,而後陰乾的,因此,看上去黃綠黃綠的,似乎還散發着秋天穀子成熟後的清香。插穀子苗的糕有方形的,有圓形的,穀子苗插在上面齊刷刷的,儼然一方田園,風光怡人。
最讓人對谷地糕感興趣的是藏在谷地里的「看田佬」,就是用發麵蒸做的小人兒,多為男孩,也有女娃,有鼻子有眼,有的還戴着草帽,舉着鞭子,牽着狗,為看守田園的樣子。人們蒸「看田佬」,為的是讓別人「偷」。偷走是吉利,留下的也不麻煩。人們偷看田佬是專門給懷孕的婦女吃的,據說,想生男孩就偷男娃吃,想生女孩就偷女娃吃。所以,元宵節那天,大人和孩子都會先去別人家「偵察」一番,然後到了正月十六傍晚時分,說不定會有一個不速之客來拜訪,來客的光顧,是為了偷看田佬,大家心照不宣。來者偷到了想要的娃娃,高興而去,被偷的人家也是愉愉快快的。
記得有一年,外婆讓我到鄰家供桌上的谷地糕里偷看田佬,她的本意是讓我偷男娃,自然是給媽吃,希望媽媽給我生個小弟弟。沒有想到我竟然偷回去一隻狗,外婆問我:「哪個小小(男孩)呢?」我說:「那個小小(男娃)太醜了,不如這個狗好看。」大家聽了都笑,愛開玩笑的鄰家拉籽姨說:「看來,瓦妮媽要給瓦妮生小狗做弟弟了。」我聽了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大家一起大笑。
元宵節的街上是五光十色的。家家門前吊華紙,是「華子」的諧音。有的上面寫字,有的上面不寫字。所謂華紙,就是下邊糊有裝飾性吊掛的麻邊紙,有一尺見方大,摺疊成米字後染上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用繩子粘起來吊高,風一飄,嘩啦啦地響。爹說:「瓦妮,你聽,那是俺孩長大念書展書的聲音。」一說念書,我就想快快長大。除了吊華紙,家家戶戶還要糊花燈。花、鳥、蟲、魚,什麼都有,有的掛在門口,有的放在房頂或院牆上,是專門讓別人看的。所以,孩子們之間,少不了為誰家的燈多和誰家的燈造型奇巧而爭吵。稍長我幾歲的彥春姐姐的媽媽手最巧,她幫我糊的白菜燈就和真白菜一樣青翠,點上蠟燭,掛到棗樹上,惹得鄰家直羨慕。
元宵節的街上,還有用松柏樹的翠枝搭的彩色牌樓,牌樓的頂上和兩條樓腿的四面都有製作精美的燈鑲掛在蒼松翠柏中間,燈面上,有栩栩如生的剪紙和有趣的燈謎,吸引得大人和小孩仔細地觀看。還有棒槌火,在街上隔一段就是一個,渾身的窟窿眼,冒着紅紅的火苗。到了正月十六的晚上,有兩件事是男女老少都要做的,一是「丟病」,即使是不看演出的,也要到大街上溜一圈,為的是把病丟了,以求在新的一年裡健健康康的。二是人們都拿着饅頭或棗糕去棒槌火上烤着吃,老人們告訴孩子們,必須烤夠六六三十六個眼,就是要烤六個棒槌火,在每個棒槌火上考六個眼,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六六大順的意思。所以,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幾乎是家家鎖門,舉家出動。
最讓人心動的是在街頭看演出了,有扭秧歌的,有趕旱船的,有耍社火的,有說快板的,有說書的。傳統的「釘缸」、「拉花」,常把村里人身邊的人和事都編了進去,說長道短,詼諧逗趣,圍觀的人最多,大人小孩,圍得水泄不通而且笑聲不斷。有的人,看着看着,也就加盟進去湊開熱鬧了。到了第二天,人們就把唱詞添油加醋地傳開了。鬧到夜半,就開始打鐵火了。所謂「鐵火」,就是揚撒燒開的鐵水,人們看的時候,都站得遠遠的,怕燒着。那技術,只有幾個鐵匠掌握,一般人是沒有機會學的。打罷鐵火,是放煙花。放罷煙花才唱大戲,一唱唱到三更天。有的年份,正月十七,十八,也要鬧熱鬧,不過最熱鬧的還是十五和十六那兩天。一過十八,人們就開始忙地里的活了,孩子們也開學了。熱鬧的元宵節,就過去了。
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有一年的元宵節,雪下得很大。我還騎在爹脖子上去街上看熱鬧,媽跟着,一走一滑的。他們給我戴男孩戴的蘭色綿毛帽子,把我打扮得像個男孩,別人也以為我是個男孩,誇獎我,真開心。那年,我還沒有上學。
隨着年齡的增長,過節的興致越來越淡薄了。但是,童年那過大年的孤獨感和熱熱鬧鬧過元宵節的記憶卻始終難以釋懷。無論是孤獨,還是熱鬧,爹媽對自己的關愛和期待,是最令我值得回憶和足夠我一輩子咀嚼的幸福滋味。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