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色政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色政權是由無產階級領導建立的政權, 在 中國共產黨 歷史上,革命政權稱為「紅色政權」,農民武裝稱為「紅軍」,革命根據地稱為「紅區」或「蘇區」。[1]

[]

定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由無產階級領導並建立的革命政權稱為「紅色政權」。其中工農武裝稱為「紅軍」,革命根據地稱為」紅區「。

建立過程

1927年中共贛西特委、贛南特委和賴經邦、李文林、古柏等在贛西南地區領導發動吉安東固、萬安、泰和、永豐、贛縣(贛州)、大埠、信豐、雩都(於都)、尋鄔(尋烏)、南康、譚口和興國崇賢等地農民武裝起義,建立了江西工農革命軍,開闢了東固、橋頭等革命根據地,為贛西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28年工農革命軍第七、第九縱隊組成紅軍獨立第二團,李文林任團長兼黨代表。1929年2月,工農革命軍第十五、第十六縱隊和興國游擊隊組成紅軍獨立第四團,段起風任團長,金萬邦任黨代表。5月,由紅五軍留在永新的一部及游擊隊合編為紅軍獨立第五團,陳雷任團長。同年冬,吉安、延福地區第三縱隊改編為紅軍獨立第三團。這時贛西南地區的革命武裝力量不斷發展。郭滴人、鄧子恢、朱積壘、張鼎丞等在閩西地區發動平和、龍巖、後田、永定和上杭蛟洋等地武裝起義,建立了工農革命軍第七軍第十九師,成立了永定溪南區蘇維埃政府,為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1929年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主力由井岡山根據地開始向贛南進軍。2月11日,紅四軍進抵瑞金與寧都交界的大柏地山區,殲滅尾追之敵劉士毅旅大部,俘敵800餘人。隨後北上東固,與紅軍獨立二團、紅軍獨立四團會師,在贛南站住了腳。3月中旬,紅四軍利用閩西敵軍兵力空虛之機,第一次揮師入閩,在閩西地方黨和鄧子恢、張鼎丞等率領的革命武裝配合下,首戰長汀附近的長嶺寨,擊潰閩西地方軍閥、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郭鳳鳴部,擊斃旅長郭鳳鳴,進占長汀縣城,建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3月20日,紅四軍在長汀召開前委擴大會議,決定利用軍閥混戰之機,在贛西南、閩西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紅色政權。3月底,紅四軍由閩西回師贛南,進占瑞金、雩都(於都)、寧都、興國等縣,進一步打開了局面。4月初,紅四軍在瑞金同從井岡山轉移到贛南的紅五軍主力會合。5月至10月間,紅四軍乘福建軍閥部隊主力去廣東參加粵桂軍閥戰爭的機會,先後兩次進入閩西,在閩西工農武裝的配合下,殲滅地方軍閥陳國輝旅和盧新銘旅。1930年春包括興國、雩都(於都)、寧都、瑞金、安遠、尋鄔等縣的贛西南根據地初步形成。同年1月,紅軍獨立二、三、四、五團和永新、蓮花、寧岡等縣赤衛隊合編為紅六軍,黃公略任軍長,劉士奇任政治委員,共2000餘人。2月6日至9日,毛澤東在吉安陂頭主持召開紅四軍前委、紅四、紅五、紅六軍軍委和贛西、湘贛邊、贛南特委聯席會議(即二七會議),決定將贛西、贛南、湘贛邊3特委合併為中共贛西南特委,統一領導贛西南的鬥爭。3月22日至29日,在吉安富田召開中共贛西南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共贛西南特委,劉士奇任書記。隨後,成立了贛西南蘇維埃政府,曾山任主席。與此同時,包括龍巖、永定、上杭、武平、長汀、連城等縣的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3月18日至24日,在龍巖召開閩西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布成立閩西工農蘇維埃政府,鄧子恢任主席。6月,贛西南、閩西地區的紅四軍(軍長林彪,政治委員彭清泉)、紅六軍(軍長黃公略,政治委員陳毅,7月改稱紅三軍)、紅十二軍(軍長伍中豪、政治委員譚震林)合編為紅軍第一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同年秋,紅二十軍(軍長劉鐵超、政治委員曾炳春)、紅二十二軍(軍長陳毅,政治委員邱達三)也編入紅一軍團。8月23日,紅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合,編為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兼總前委書記,彭德懷任副總司令,全軍共3萬餘人。1931年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小布成立,周恩來任書記(同年12月周恩來到任前,項英為代理書記)。9月,紅一方面軍粉碎敵人的第三次「圍剿」後,贛西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等重要文件,並選舉出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63名。11月25日組成以朱德為主席,王稼樣、彭德懷為副主席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至此,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最大時轄有瑞金、會昌、尋鄔、安遠、信豐、雩都(於都)、興國、寧都、廣昌、石城、黎川、建寧、泰寧、寧化、清流、歸化、龍巖、長汀、連城、上杭、永定等21個縣,人口約250萬。它對各地區的紅軍游擊戰爭的發展和革命根據地的建設起了鼓舞和示範的作用。在贛西南、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亦稱 中央蘇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