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典釋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經典釋文》30卷,是唐代經學家陸德明的著作,解釋經書與《老子》、《莊子》音義的專著。《經典釋文》為經文和注文皆註上反切等注音方法,統一魏晉以來混亂的注音,方便讀者了解其句解,唐代以降與《十三經註疏》並行為閱讀經籍的依據。

其列舉徐邈、李軌、劉昌宗、郭璞、郭象、韋昭、向秀、王元規、崔撰、呂忱、沉重、戚袞、沈旋、謝嶠、顧野王、孫炎、鄭玄、王肅、何胤、施乾等漢六朝二十家音切考證。

內容簡介

《經典釋文》是解釋儒家經典文字音義的書,唐代陸德明撰,凡30卷[1]。首為《序錄》,主要說明本書的內容安排和經學的傳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書》二卷,《毛詩》三卷,《周禮》二卷,《儀禮》一卷,《禮記》四卷,《春秋左氏傳》六卷,《公羊傳》一卷,《穀梁傳》一卷,《孝經》一卷,《論語》一卷,《老子》一卷,《莊子》三卷,《爾雅》二卷。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為經書,故未收入。而《老子》、《莊子》因魏晉以後玄學影響很大,故也收入。

創作背景

陸德明是隋末唐初著名的音韻學和訓詁學家。他鑑於當時經典舊音太簡,微言久絕,大義愈乖,後人攻乎異端,竟生穿鑿的現象,在校理群書的基礎上,「精研六典,採納九流,搜訪異同,校之《蒼》、《雅》」,著《經典釋文》30卷。

作品影響

隨着語音的發展變化和方言的客觀存在,至唐時,漢魏以來為經典注音的情況已顯得比較混亂,閱讀十分不便。陸德明以「典籍常用,會理合時」為基本原則,統一注音。合原則者為正音,不合原則者則為參考。同時,作者對經典的文字和內容也作了校勘、訓詁。

《經典釋文》對所注之書,均標明書名和章節,然後摘錄字句,注釋音義,絕大多數字都標明反切或直音。作者不僅為經典本文注音,而且還為注文注音,全書共收錄漢魏六朝二百三十餘家的各種音切和諸家訓估。因絕大多數音訓原書都已失傳,故本書保存的資料彌足珍貴,後世治文字、音韻、訓詁之學者,均推崇此書。

版本信息

《經典釋文》最早陸德明的原稿是雙色抄寫,黑色寫經文,紅色寫釋文(《經典釋文卷一敘錄·條例》),唐後期的寫本已經簡省成一色墨書而在經文上面點硃砂的方法,再往後就變成單色寫,徹底沒有雙色的規矩了。現存最早的版本是宋刻宋元遞修本,此後元明兩代沒有再刻。到了清康熙年間才有徐乾學主持的《通志堂經解》本,該本是以明末葉林宗根據錢謙益絳雲樓藏宋刊本(此本已焚)影抄的本子為底本重刻的。到了清乾隆年間,盧文弨以葉林宗影宋抄本為底本,廣采各家校勘成果,著成《考證》30卷,與已經精校的《經典釋文》原書一併刻入《抱經堂叢書》。此後訖於20世紀80年代通行的都是徐乾學本和盧文弨本以及根據這兩個本子翻刻的本子。而宋刻宋元遞修本直到1985年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這三個版本相比較,通志堂本最劣,抱經堂本雖勝於通志堂本,也不是很好,主要還是校勘的問題[2]。宋本的宋刻原葉質量很高,但是這個本子中有元朝的修補書葉,這些元修書葉錯字特別多,因此宋本的不同部分要區別對待。另外,2006年,中華書局排印出版了黃焯的《經典釋文匯校》。這個本子以通志堂本為底本,以包括宋刻宋元遞修本在內的各種30卷刻本、30卷影抄本以及元明兩代各種《附釋音十三經註疏》所附的釋文進行通校,並參合清代以來諸家校勘成果寫定校勘記,每頁分兩欄寫定,上欄為通志堂本正文,下欄為校語。

這部書最大的特色是全書十二部分的釋文都充分運用可以見到的舊鈔殘卷(尤其敦煌寫本)、單刻本以及30卷殘本進行校勘。所以單以參校之富與參校版本之精一項,《匯校》之作就已遠超乾嘉以來諸家。而且黃先生在出校方面,只要有版本出現與底本相異的文字則為之出校,不避繁瑣務以存真,且並不妄下斷語,可謂「天下至慎」,所以堪稱目前值得信賴的版本。

視頻

經典釋文 相關視頻

教育博物館—十三經註疏
《周公作周禮》

參考文獻

  1. 經典釋文 | 陸德明,中華古籍全錄
  2. 古人遇到生字時,查的是什麼字典?,騰訊網,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