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彼此一個擁抱(邵天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給彼此一個擁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給彼此一個擁抱》中國當代作家天駿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給彼此一個擁抱

始終記得的三件事情,一直對我影響很大,大到難以輕易抹去:一是怎樣地善待好父親,二是怎樣地照顧母親,三是怎樣地理解好親朋好友——至今,我都把它們視作為我做人的一個基本「參照物」,時時刻刻提醒着自己。

——題記

愛,永遠不會晚

親情,決不能在與父子的矛盾中輕易地斷了。要是這樣的話,是有可能後悔一輩子的。

那天,我的一個好友打電話急促地告訴我,他的父親患上了重病,情況不是太好,很想在醫院的病房裡能夠見到自己。因說不清理還亂的家庭矛盾,他已經多年未曾前去探望居住在弟弟家裡的父親了。聞此消息,去還是不去,去了又該怎麼說,內心是異常糾結

聽到這樣的事,尤其是牽涉到家庭中的親情關係與矛盾,我多少有些吃驚。好友非常相信我,把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和種種猶豫講給我聽,作為一個有基本法律意識的旁人,我以為應該把自己的真實觀點明確告訴他。否則,順着好友的思路,一味地遷就他,有意無意地加重他的焦慮感,有悖於我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我毫不猶豫地告訴他,無論你和你父親的積怨有多深,有多長,誰是誰非,我無意深入探個究竟,因為「清官難斷家務事」。但我還是要在這裡嚴厲批評你,批評你這些年裡的一錯再錯。出現了矛盾,斷了親情,從此與父親形同陌路,不再去弟弟家裡探望年邁的父親,這本身就是你的錯。難道,只有父親向兒子低頭認錯的理兒,就沒有兒子給父親賠個不是的責任嗎?有些事情所取的角度不同,所站的位置有異,得出的結論自然就不一樣,甚至是完全不相同。你沒有任何的理由,對此總是耿耿於懷,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其實,許多時候並不是這樣的。

好友認真地聽了我的分析,終於稍稍點了點頭。剛才還是一副深受委屈的模樣,此時的口氣已開始漸漸緩和了下來。原來,他終究也是一個「真性情」的男人。從他向我抖落出的許多不快家事中,瑣瑣碎碎,有的甚至完全不算事,難以完整地理出一個頭緒來。我知道他心裡是有許多痛楚的。看來,要端平家中的一碗水,常常說起來容易,卻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很難能夠輕鬆地把它完全處理好的。

事到如今,有些所謂的是是非非在許多情況下,本就沒有什麼對錯可言了。何況在家庭里為了個人利益的你爭我吵,何必一定要再去爭個明白,就讓它永遠地翻過去吧!父親患上了重病,非常渴望與久未謀面的大兒子見上一回,這本身就有巨大的親情在裡面。父親的愛,在此已經完全袒露無遺。

「可是……可是……現在我去探望他,是否有點怪,似乎也有點晚?」好友依舊在循着他的原有思路,反覆地向我追問,又像在自言自語,不知所從。

「完全不晚」,我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整整八度,「愛,永遠不會晚。過去的不快,從你去看父親的那一刻起就一筆勾銷了。你的父親將就此心滿意足,別無牽掛。這也是你們兄弟姐妹都希望看到的一個最好結果」。

「好的……好的,就照你說的這麼辦!不,這也是我此時此刻的迫切心情。」好友那顆上下劇烈跳動的心,終於慢慢地平復了下來。他決定,立即與妻兒一起去醫院探望重病的父親,不能再給自己和自己的父親留下任何可能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確實,愛一個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不管此前發生過什麼,都永遠不會晚,當然是越早明白越好。這也是我們為此可以盡孝的不算多的機會。每一個做子女的,每一個已經組成自己的家庭,都需要好好地抓住平時探望父母一次少一次的難得機會。

洗腳的「幸福」

隔壁鄰居家的兒子每天為母親洗腳,已經堅持有好多年了。這讓我深深為之動容。

每天晚上臨睡前,癱瘓在床的徐阿婆總會等來兒子給她洗腳的那一刻,活絡一下血脈,這是她一天最為幸福的時候。所有的病痛,所有的煩惱。此時仿佛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唯有兒子的一片孝心,給她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其實,徐阿婆在家裡本是有保姆照料的。兒子白天忙於工作,只有晚上才有一點空閒時間陪母親說說話,談談心。有一次,保姆因為家裡臨時有事,晚上不回來住了,於是,兒子主動「客串」起了保姆的洗腳活兒。他端來一盆冷熱適中的溫水為母親認真地洗腳。誰知徐阿婆竟然激動地連連表示「感謝」,還為此情不自禁地哽咽起來。對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稱謝,兒子似乎意識到了一些什麼,他的心情開始難以平復起來。

為母親洗好腳,並讓母親睡下後,他慢慢地陷入了沉思之中。母親一生坎坷,失去了老伴又遭遇此等不幸,癱瘓在床。家庭氣氛變得日益單調和無趣,少了許多家庭溫馨互動的情景。兒子想,自己平時無暇顧及母親,許多事情都交由保姆去做了。然而,儘管自己不大關心母親平時的飲食起居,卻從來不曾見母親對自己有任何的埋怨。從這次為母親洗腳上,兒子只怪自己平時對母親還是太疏忽大意了。只想着給母親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知不覺中少了許多母子情感的直接交流。這情感交流,太重要了。剛才母親不經意間的表現,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哩。 兒子看了看躺在床上的母親,此刻睡得十分香甜,連嘴角也流露出淺淺的笑意。然而,母親的臉上布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皺紋。這些皺紋訴說着母親一生的辛勞,對家庭的無私付出,對孩子傾注的巨大心血和濃濃愛意。他想起了母親當年為了節約一筆家庭開支,給兒子洗臉用的水是熱水,而自己洗臉用的水卻完全是冷水,甚至冬天也是依然如此……

如今母親明顯蒼老了,生活已不能自理,只能安排保姆照料。原以為這樣的結果已經蠻不錯了,殊不知提供給了母親這些方面的享受,還是難以彌補母親在家庭親情方面的巨大需求。而徐阿婆深知兒子生活、工作的不易,也不願意事事連累兒子。看來母親之所以偉大,就在於寧可自己的身心受累,也不會叫兒子去額外地承受其它。兒子立馬決定,從明天起,每天晚上給母親洗腳,這將是自己的分內事。他想明白了,工作再忙,再辛苦,也代替不了家庭里的親情,不能再給母親留下絲毫的遺憾。

翌晚,徐阿婆睡覺前等着保姆來給她洗腳。兒子說:「媽,從今天起,每天晚上由我來給您洗腳,不再麻煩保姆啦!」

「是嗎?」徐阿婆的臉上露出滿是疑惑外加驚喜的神色,不過又馬上清醒了過來。她推脫說:「不麻煩你,不麻煩你,兒子的心意我領了。白天你那麼辛苦,晚上再為我洗腳,用不着,用不着啊——你不能太累了。」

「媽,您就別客氣了。以往我沒有好好盡到孝心,總以為有保姆服侍也是一樣的,現在我要在洗腳一事上做一個有濃厚人情味的自己。家庭的溫馨,就從洗腳這一環節上開始營造吧!」徐阿婆聽了兒子的話,頓時一股暖流湧入心田。她忽然再一次地哽咽起來。

從此以後,徐阿婆每天晚上都由兒子來給自己洗腳,她感受到了久違的家庭幸福,燦爛的笑容不時洋溢在臉上。而兒子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硬是推掉了所有的應酬,下班後就急匆匆地趕回家,為的是在母親臨睡前,親手為母親好好洗洗腳。他知道,這樣的小小舉動雖然很不起眼,卻是母子情深的情景再現,無疑是買不來的一個「無價之寶」。

洗腳的「幸福」,延續着永遠的家庭親情,連接着一條充滿愛意的長長紐帶,儼然望不到盡頭。

寬容的力量

無礙於原則性的寬容,總能夠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心靈隔閡,對親朋好友而言,也不例外。

寬容產生出來的能量,有時連自己也未必預計得到,卻給雙方注入了理解的符號。它帶來的持久感動成為一種美德的延續,自然而然地鐫刻在了一個人波瀾起伏的心海里。

那天,我母親的一個親戚找上門,聲淚俱下地向我們借錢。從交談中得知,患重病的他「屋漏偏逢下雨」,兩個孩子也不約而同地患了病。為了治病,家裡已經快要揭不開鍋了。曾經風光無比的他,此時臉面浮腫,滿是焦慮無助的神色,已經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我們這裡了。

我對這個親戚其實早有耳聞。母親年輕的時候,吃過他家的不少苦。他為人輕狂,只顧自己享受,全然不顧他人的難處。有一次母親因家裡遭遇不小困難,想請他幫幫忙,誰知他不僅一口回絕,還冷嘲熱諷了一番,母親為此流着眼淚走出了他家的大門。

一貫出手闊綽的他,那時已經迷上了諸多不良習氣,把原本殷實的家逐漸掏空。等到一無所有時,重疾又染在身,看病付費也不輕鬆。如今,兩個孩子又不幸接連「中招」,急需用錢。去向鄰里借,因以前借得多了,歸還又遙遙無期,於是均被婉言拒絕。失望之中,他想到了我們,不過他也知道當年對我們家並不好,借錢一事幾乎沒有什麼大的指望。

對於這個不速之客,我是一點點的準備也沒有。當年他對母親的無情,就像是一把「利刃」,總是懸在我的眼前。況且,我們家的經濟狀況亦一般,通常情況下只是剛剛夠用而已。怎麼辦呢?要不一口回絕,也算是對他過去「無情」的懲罰。如果真的那麼做,我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因為過去的他,是從來沒有什麼「商量餘地」可言的。

此時,我忽然想起了母親經常對我教誨的一句話,得饒人處且饒人。每個家庭都可能有大大小小的難處,如果別人有求於我,說明他至少對我還是滿懷希望的。別人對你不好,不能成為我藉機報復他的理由。母親還說過,在任何時候寧可別人負我,我也不能負別人。想到這裡,我一口答應道:「您要借多少?」

親戚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快同意,一時竟沒有緩過神來。等到再三確認這是真的,他不禁潸然淚下:「我對不起你們家人。大人不計小人過。你們家的恩情,我永遠不會再忘記……我們家終於……有救了!」望着他那激動哽咽的樣子,我既五味雜陳,又如釋重負,感覺終於是做對了一件事。這件事,原本是完全可以拒絕的。要是真的拒絕的話,對於我來說,似乎是報了所謂的「一箭之仇」,而對於他而言,則無疑是不堪重負的「雪上加霜」。

可是,不肯寬容的背後,是否也隱藏了自己些許見不得光亮的「黑暗」呢?我暗自思忖着。與其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還不如我們一起共同正視困難,全力以赴地加以克服。想到這裡,我的心緒變得豁然開朗起來,以往的種種不快,已經如過眼煙雲般很快地散去。

看親戚的臉上,終於一掃往日的愁雲,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緊緊握住我的手,一而再再而三地表達感激之情,甚至要跪下來向我賠罪。一個平等的人,我沒有任何理由讓他如此難堪。我告訴他:「過去,誰都有可能犯錯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正視這一點,相互之間多一點寬容心,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快樂無限。」[1]

作者簡介

邵天駿,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浦東新區作家協會理事、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