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綿竹年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綿竹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的年畫品種。由於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又稱綿竹木版年畫。綿竹年畫起源於北宋,興於明代,盛於清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注入了新內容及現代人的審美趣味。

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並稱為中國四大年畫。2002年2月,綿竹年畫入選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北宋的綿竹年畫一直以來都是作為門神,在春節到來之時,才會貼在大門上。而如今已經開始作為裝飾品、收藏品等受到大家的喜愛。

年畫分類

綿竹年畫分紅貨、黑貨兩大類。

紅貨指彩繪年畫,包括門畫、斗方、畫條。其中門畫製作手法多樣;畫條,分中堂、條屏、橫推、單條等,供廳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張貼之用。門畫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貼大門、廳門、房門、灶門之用。

黑貨,是指以煙墨或硃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為山水、花鳥、神像及名人字畫,此類以中堂、條屏居多。[1]

年畫起源

綿竹年畫歷史悠久。她究竟起源於何時,至今還是一個謎。據《山海經》等記載,相傳在東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彎曲伸展三千里的大桃樹,它的枝椏一直伸向東南方的鬼門,山洞裡的鬼神都要由此出入,樹下有兩位神將把守,是哥倆,名叫神荼(讀音伸舒)、鬱律(讀音鬱律)。他們發現有害人的惡鬼,就用葦索捆住送去餵,使人們得以安居樂業。從周代起每逢年節,人們便用桃木板,畫上兩位神將的像,懸於大門或寢室門兩側,用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後來唐代,又出現了能鎮邪納祥的秦瓊尉遲恭的畫像,這以後門神就越來越多了。不過,以往的門神,包括由門神演變而成的中國年畫,多由畫師手工畫成,直至宋代,由於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木版年畫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行和發展起來。待到明清以後,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規模的中國四大年畫製作中心。即:四川的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江蘇花桃塢,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

代表作品

《迎春圖》可算是綿竹年畫橫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綿竹年畫大師黃瑞鵠,此圖描繪清朝綿竹迎春會盛況,長卷描繪了400多個人物和豐富多彩的迎春活動,生動地再現了清代的民俗民風,具有較高的民族研究和藝術價值。屬國家一級文物,被專家學者稱之為清代的清明上河圖。

黃瑞鵠,字宗翼,1865年(清同治四年)生於綿竹城關。卒於1938年,享年73歲。其作品多以歷史題材為主,畫人物場景是最為突出的藝術成就,斗方畫最為搶手。其所作《投筆從戎》、《帶子回朝》、《二進宮》、《正氣歌》、《晉代董狐筆》等,為當時綿竹收藏家劉自德所藏。

年畫《迎春圖》,應為黃瑞鵠受清末綿竹富商杜敬成之聘,在杜敬成家花半年時間完成的春遊風俗畫。《迎春圖》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構成,每幅長48厘米,寬48厘米。這是一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長卷,根據四幅畫卷的畫面內容,大致分為四部分:迎春、遊春、台戲、打春。此畫卷目前僅留四條幅,無論怎樣對接也找不到四條幅的接口處。如第一幅後面的抬「三牲」和第二幅耍龍獅舞,無論如何也找不到連接或過渡之處。第二幅結尾處的騎馬官員從磚坊出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和第三幅剛出一門坊的台戲對接,第三幅結尾的《西遊記》台戲,怎麼也不可能和第四幅的打春牛對接。[2]

視頻

綿竹年畫(技藝篇)

綿竹年畫——門神

參考文獻